lot 1020
清式 嵌宝金川藏刀
估价:RMB 35,000
本件拍品刀身为剑形,钢质精纯,锻造流水纹连贯清晰流畅,刀头尖锐,刀刃研磨锋利。
护手为盆形,银制,向前包边。刀柄为一体龙骨结构,木胎外包鱼皮。鱼皮上安装有五组三连铜底座,其上交错镶嵌有孔雀石和红珊瑚。柄首为铜制,中心安装有银制支巴扎头像装饰,四周环绕宝石镶嵌。
支巴扎神兽,藏语叫支巴扎、汉语叫饕餮,梵文叫切普,是西藏常见的神兽图案,是非常勇猛的佛教护法神兽,是勇武的象征。相传其为大鹏金翅鸟的长兄,形象可爱而又威武,能食尽世间一切不净之物,保佑平安。
刀鞘为木胎包铜,鞘口正面镶嵌有巨大红珊瑚装饰,四周环绕有孔雀石,上下带有嵌银包边纹饰。鞘口下侧安装有一鼓形挂环,供悬挂佩戴时使用。鞘身中心有一长条形红铜押板,表面雕刻有缠枝莲。鞘身主体为黄铜材质,四周镂雕缠枝莲。鞘尾则镶嵌红珊瑚。
此刀虽制作粗犷,但粗中有细且华美非凡,呈典型金川地区风格特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是金川系藏刀中的优秀藏品。全长53 厘米。
金川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最东部,今天四川省西北部,大渡河上游。大小金川面积小,自然环境恶劣,也不能给朝廷提供丰富的物质贡献和财政收入。但是,这一带西通藏区、东邻汶茂、北枕青海、南接雅安,是清朝确保治理西藏的门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乾隆皇帝的十全功绩中便有大小金川战役,此战使处于鼎盛时期的清王朝逐渐转为衰落,耗时近三十年,投入军队十多万,花费帑银近九千万两,才荡平拥兵几千的小小金川。
由此可见当时金川地区民风之剽悍,也可与其粗犷写意的刀剑装饰艺术相互印证。
lot 1021
清式 “乾隆年造”款礼仪佩剑
估价:RMB 42,000
剑身锻造精细,中部开脊,并未开锋,剑尖圆钝为宫廷礼仪佩剑。剑身密布交织网纹,1 毫米内高达5-6 根之多,剑身长61 厘米,共计3000 余根,排列分明整齐,均匀遍布剑身,其工作量之巨大,工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剑身两侧一周均有错银纹饰包边,剑尖则为错金银追逐北斗七星的龙纹。剑身中部一侧为错金银佛教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据传是“风调雨顺”的化身。剑身另一面为错金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剑身根部错银落款篆字“大清乾隆年制”。铜制护手为蝙蝠形,寓意为幸福安康,表面镂空雕刻夔龙纹装饰。剑柄为骨制,正反面均雕刻了道教开山祖师张道陵,与剑身金刚美女组合代表为僧、道、俗三家。柄装均镂雕有夔龙纹。剑鞘为木胎包鱼皮,铜制鞘装均镂雕夔龙纹。全鞘共有三枚鞘箍,上箍及中箍配有挂环,供悬挂使用。全长85 厘米。
此剑形制与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中的一件藏品形制装饰完全一致,馆藏编号为XXVIS,190 号。博物馆铭牌译文:“剑,中国,年代1736-1795,此剑是清代一系列宫廷礼仪佩剑中的一支,所有剑身均装饰有个性化的星座及神仙图案。此系列每一支均有篆字年款,在伟大的乾隆皇帝时期制造。”虽然此剑被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认为是乾隆年间的作品但在国内刀剑研究领域,也有将其断代为清晚期寄托款的观点。
lot 1024
明式 高阶鋄金竹节背鎏金狮子麒麟装佩刀
估价:RMB 170,000
本件拍品尺寸小巧,锻造精细,开刃锋利,刀尖微微上翘。刀身为雁翎刀形,开有多道直形、回形血槽,长短、宽窄各不相同,其布局合理,细节处理到位,体现了较高的审美品位。而极为罕见的是,此刀刀背处亦开有血槽,或一宽或两窄,中间以竹节纹相隔,间隔处有鋄金装饰,将整刀气势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