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许多爸爸妈妈心中,电子游戏都与影响学习、危害身心健康等字眼挂钩。
然而伴随时代的推进,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当中。
2019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蓝皮书。
数据显示:
- 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喜欢网络游戏;
- 76.3% 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
- 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游戏类型分别为竞技类游戏(55.5%)、赛车/运动类游戏(52.4%)以及模拟现实游戏(51.7%)。
那么,所有电子游戏都是糟粕吗?哪些电子游戏属于「好」电子游戏?如何「玩」,才算是合理、有意义地玩?
心理学家们对这些问题也非常感兴趣。
一项来自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像《我的世界》这样鼓励自由发挥创意的电子游戏,可以提高玩家的创造力,不过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心理学教授 Douglas Gentile 介绍他的研究发现:玩《我的世界》能对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详细文字版介绍如下)《我的世界》(英文名:Minecraft),是一款带有生存冒险元素的建造类游戏,有点类似虚拟的乐高世界。
在游戏里,玩家可以探索独特的世界,创造任何能想象到的东西。目前,《我的世界》已经在全球各地的销售量已经突破 2 亿大关,其风靡程度可想而知。
在这项研究中,352 名参与者总共被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都被分配了长达 40 分钟的活动任务,第一组看电视,第二组玩赛车游戏,最后两组玩《我的世界》游戏。
玩《我的世界》的参与者又被分成自由组和指导组。其中,指导组玩家被告知,他们要尽可能地发挥创造性。
在 40 分钟的游戏或电视时间结束之后,研究人员要求所有所有参与者完成几个有关创造力的测验任务。
其中一个任务是:画出一个「与地球生物截然不同」的生物。画得越像人类,创造力得分越低,反之则越高。
研究结果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在四组参与者中,能够随意发挥的自由组游戏参与者的创造力得分最高,而被要求多多发挥创造性的指导组游戏参与者,却得分最低。
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参与者在玩游戏时所收到的指示可能改变了他们玩游戏的积极性。
被告知要有创造性,反而会限制了人们玩游戏时的选择,导致创造性体验减少。当然,也有可能这组参与者在玩游戏的时候用尽了所有的「创造力」,所以在测试时「江郎才尽」了。
Gentile 针对电子游戏进行了大量研究。
之前的研究表明,电子游戏的数量、内容和情境会对玩家通过游戏学到的东西产生影响。
尽管 Gentile 此前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攻击性或亲社会行为上,但他表示,同样的道理似乎也适用于创造力。
大多数电子游戏都鼓励玩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创造力。
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要求玩家创造角色和故事,竞技类游戏则需要玩家采用创造性策略来获得奖励。哪怕是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也可能激发玩家的创造力,因为玩家要思考策略,并在战斗中寻找优势位置。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孩子们是可以通过电子游戏锻炼创造力的,熟能生巧,但玩游戏的方式也同样重要:《我的世界》本身可以帮助孩子激发创造力,但孩子在玩游戏时自由做选择的权利和意愿也很重要。
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不要忽视电子游戏作为教育工具的潜力。(欢迎点击今天的二条视频,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为先的时代,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理性、包容、广阔的视角重新去审视「电子游戏」。
参考资料:
https://www.futurity.org/minecraft-creativity-2100032/#modal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