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二十多岁的视障者寅青牵着导盲犬盖亚准备吃第一顿狗粮。
但盖亚吃上饭之前,它还得完成今日的第一次训练。
“盖亚stay”“盖亚up”“盖亚down”“盖亚sit”……寅青每发出一个指令,盖亚就必须完成相应的动作,如果这个贪吃的小狗狗没有做出动作,寅青就会拉动牵引带,并加以“no”的提示。
尽管口水已经快滴到了地上,盖亚还是顺利完成了训练,埋头吃了起来,寅青则准备起饮用水,在水里加了些洁齿水。
一旁的刘峰对刚刚的训练做指正:“寅青,你手上的绳子可以缩短一点,不要那么长,它一动你稍微带住它就可以了”。刘峰是云南而行工作犬训练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一名训导员,盖亚在他手上练了一年,成长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今年8月,盖亚被匹配给寅青使用。
“快一个月了,学得有点慢啊,”刘峰有点着急。
事实上,学习使用导盲犬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
2019年年初,90后的寅青决定创业,因为见客户见朋友必然带来更加频繁的出门,寅青决定申请一只导盲犬。收到申请后,今年年初公司对寅青生活习惯、使用需求做一系列评估,通过了寅青的申请,等待半年左右后,一岁半的白色拉布拉多盖亚进入了她的生活。
一开始,基地为寅青选择了几只符合她步速、体型、性格的狗狗,其中外向活泼的盖亚在寅青一到基地就和她玩成一团,这是导盲犬和使用者共同训练的第一步:亲和。
虽然很快玩到一起,但规范的使用却是个长期的过程。
在而行,视障者与导盲犬匹配后,要住进训练基地学习使用导盲犬。培训2-3周后,训导师住到使用者家附近,在使用者的生活圈内带领视障者和导盲犬共同训练。
在当天随后的外出训练中,一旁观察的刘峰说,寅青牵盖亚的方式还是不太对,寅青总会在狗狗转向时反应不过来,下意识地用导盲鞍拉狗,盖亚就停住了。
“视障者通过导盲鞍感知狗狗的动向,使用时手应该轻轻地搭在导盲鞍上,狗向左人就向左、狗向右人就向右,而不是用导盲鞍拉狗。”刘峰介绍道。
导盲犬不是一个拿到手马上就能随便用的器具,与人的相处需要磨合。它们是工作犬不是宠物犬,不能太宠着,否则不听话;但又要信任它,不能变成人带领狗走路……
但很少有人在使用之前意识到这份付出,领了导盲犬回家,不过一个月嫌导盲犬麻烦“退货”的大有人在。
“很多人说,做家长是要考试上岗的,其实养狗狗也是,导盲犬更是。”刘峰说道。
从业十五年,接触过几十位导盲犬使用者,刘峰说养得还不错的顶多占一半,真正能规范使用、管好导盲犬的,可能只有三分之一。
早睡早起,是有了小盖亚后寅青生活的第一个改变。在此之前,寅青基本是在家里录有声书赚钱,因为需要安静的环境,寅青的日常作息是录音录到半夜一两点、第二天睡到早上九十点再起床。
现在,寅青每天7点多就要出门遛狗带盖亚排便排尿,回家后则是伴随进食的一整套训练。
寅青坐下来与客人闲聊时,刘峰仍然提醒寅青要时刻纠正盖亚行为,盖亚悄悄舔客人的脚,刘峰立马让寅青控制盖亚并告知“no”。
对于使用者来说,使用导盲犬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训练导盲犬意味着更多的艰辛。
而行的训练基地是一栋两层的农村自建房,盖亚也是在这里顺利结业。
每天一早,训导员们要为狗狗们的专属犬舍做清洁消毒,然后是不同场景的实地训练,每个场景训练4-6个小时,往往一个口令一天内就要重复上百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训导师都要带领狗狗完成当日的训练量。在而行,训练以正向增强为主,狗狗们做对了动作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
在刘峰看来,训练导盲犬是个细节活,关键在于视力健全的训导师要从视障者角度训练狗。
比如,对高处障碍物的感知一直是导盲犬训练中的难点,突然伸出的枝丫、街边墙面上伸出的防盗窗,导盲犬在下面走可能没有危险,但对于身高远高于导盲犬的人类来说却很有可能撞上。
再比如,由着狗的性子到处乱走自由排便的方式并不适合视障者,因为可能会将视障者带到陌生的环境中,所以导盲犬排便时会戴上便袋围绕使用者转圈,一方面是保护使用者安全,同时也便于使用者处理排泄物,维护环境卫生。
而行基地还采用了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响片训练法配合训练,在训练初期不喊口令,只按动响片给与奖励和食物,以此形成响片和食物的强联系,有利于在早期快速形成良好的意识。
工作中的导盲犬肩负着协助使用者安全出行的使命,训练必须严格。对导盲犬来说,与别的狗贴贴的“社交礼仪”要改掉;有陌生人和狗狗来勾搭都要“不理不睬”专心走路;要学会拒食,遇到非主人的投食不能吃、主人没下命令不能吃……
狗狗正是在一遍一遍反复训练中习得了技能,但每天重复的训练对于训导员来说颇为枯燥。
工作枯燥、薪酬低、行业不规范,在这个行业,愿意做训导师的并不多,即使在上海,训导师也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而行创始人王春笋介绍,在而行,要培训三年、训练出6条导盲犬才能成为一名独立的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