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澜沧江流经东南亚诸国时称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直到近代以后,人们才发现,这三条江河的源头是如此接近,人们亲切地把那一片土地叫作三江源区。而在历史上,寻找这三条江河的源头,人们也走过曲折的道路。
(一)黄河
在中国古籍中,所谓“河”就专指黄河。直到《汉书》中才有“黄河”之名。因为河流经过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水浑色黄,因此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称其为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李白诗句早已深入人心,这当然是诗人浪漫的想象。那么,黄河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早在远古时期,先人们就对此给出了答案。《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尚书·禹贡》中有“导河积石”之说,“积石”就是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阿尼玛卿山,亦称大积石山。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山海经》则给出了一种很有魔幻色彩的说法:黄河发源于天山,流到罗布泊后,伏地千里,又从积石山冒了出来。
西汉汉武帝为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据说交代给张骞的任务里也包括寻访黄河的源头。张骞通西域时路过罗布泊,发现不管塔里木河的水如何丰枯,注入罗布泊后其水位都没有大的变化,于是他认定罗布泊之所以丰枯不盈缩,是因为河水流入罗布泊后,藏入地下,形成一条1000多公里的暗流,最后在积石山附近溢出,因此黄河真正的源头在塔里木河上游。又有《山海经》的记载,又有张骞的“实地考察”,黄河“伏流重源”的说法也被《史记》《汉书》采用,成为一种对后世颇有影响力的说法。当然,根据现代勘测资料来看,罗布泊海拔只有768米,而积石山东黄河第一曲的海拔为3 429米,显然罗布泊之水是不可能从低处远越数千里重嶂,潜发于积石山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崛起了一个吐谷浑王国。唐代初期,由于唐王朝与吐谷浑之间,时而发生战争,时而又和睦交往,就有人到达了河源区的星宿海,观览了河源。唐贞观九年(635年)因吐谷浑犯境,唐以李道宗和侯君集率军反击,大败吐谷浑,唐军乘胜追击至河源柏海,即今日的扎陵湖,李道宗和侯君集在星宿海驻扎,并登柏海之上,望积石山,观河源。可以说,当时对河源的认识,已经从积石山上溯到星宿海了。
自唐至元,历经分裂时期,自然不利于对河源的探索,但人们对河源的认识却并没有停止,如宋朝的“华夷图”,已把河源绘在积石山以西很远的地方,相当于星宿海地区。然而,由于作者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因此,连积石山至河源区之间的大河曲都没能在图上反映出来。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也是第一次把藏族地区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决定要在黄河的源头修建一座城市,他派了一个叫都实的人,领着一些人去考察黄河源头。他们的考察后来被写成了一本书名叫《河源志》。根据《河源志》的记载,当时都实一行人实际上还是走到了星宿海,并没有再往前走,所以他也没有真正地考察黄河的源头。
河源间的星宿海是黄河流经两山夹峙间的开阔川地,是人迹罕至的草滩上的水泡子,大小不一、星罗棋布,一到晚上月光泄地,星光闪烁之下,草滩上的水泡子也恍若群星,星宿海由此得名。这段史料也明确记录了星宿海下面有扎陵湖、鄂陵湖这两个湖。星宿海离河源不远了,但是星宿海却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河源。
三条支流哪个是真正的主源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开始,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法国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率领中国测量人员用三角测量法在全中国实行大规模测量达11年之久,于1718年绘制成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运用近代测量法经过实地测量后绘成的第一本中国地图集,这本地图集还分别为黄河、长江绘制了河源图、江源图。在清代,星宿海和其下的扎陵湖、鄂陵湖已为人熟知。考察转移到注入星宿海的三条溪流——卡日曲、玛曲和多曲,希望弄清哪条是主源。
事实上,真正的河源在星宿海以西百余公里外,探寻起来十分困难。承接清代,黄河源的现代考察热点,主要在于探明三条支流,哪条属于正源。黄河干流在鄂陵湖以上分为三条河流,靠北的一条称为扎曲,很短。靠南面一条称卡日曲,居中且沿主流方向自西向东的一条称玛曲。扎曲在长度、流量、流域面积等都不及玛曲和卡日曲。争论发生在中源玛曲和南源卡日曲之间。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了一支河源查勘队,工作了4个多月,结论是——居中的玛曲是正源。1978年,青海省测绘局组织有关单位在河源区考察了一个月,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南面的卡日曲更长,因而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更合适。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上报水利部,仍认为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玛曲曲果树立了河源标志。2008年,青海省政府组织了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活动,考察队的结论是——卡日曲是黄河正源。关于玛曲和卡日曲,哪个才是黄河正源,看来仍存在不同意见,各有各的主张和道理。但也许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随着人们对黄河源区考察的深入,现在的人们对于黄河是怎么发源的,黄河源区是怎样一番图景,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明了的认识。
(二)长江
长江,古称“江”,汉代称“大江”。长江一词是在汉魏六朝的文献中才出现的。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一大河。《尚书·禹贡》中不但讲到了黄河的源头,也讲到了长河的源头,即“岷山导江”。意思是说,禹疏导长江曾到达岷山,也有认为长江源于岷山之意。
据于此,在《山海经·中山经》中也明确记载“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在西汉的历史记载里,有人对岷山导江这个说法有了新的解释。他认为书里记载的岷山不是嘉陵江所在的岷山,而是今天四川西部的松藩北部的岷山,岷*是这样被当作长江正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