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劲松给找回的孩子做思想工作
2009年,樊劲松开创了警方与妇联、公益组织合作的先例。一方面,每年都和妇联开展反拐卖进学校的专项宣传,把反拐以及安全常识送到每一所学校;另一方面,在对被解救孩子的后续安置、提供生活补助方面,妇联给予了很大帮助。
2013年,樊劲松接到群众举报,重庆女子李艳和儿子豆豆失踪七八年,李艳患有精神病,豆豆当时不满一岁。经过侦查和摸排,樊劲松在江苏淮安找到被人贩子拐卖的李艳和豆豆,把他们解救出来带回重庆。
因妈妈患病,已上小学二年级的豆豆由外婆照顾。但豆豆的学籍在区县,外婆的户籍在重庆市,重庆市妇联主动协助警方帮豆豆转学,并与学校协调免收豆豆的伙食费。
电影《亲爱的》剧照
妇联与公益组织在网上收集信息和线索,樊劲松和同事们则直接从网上研判。他回忆道:“那时候,有些孩子知道自己是抱养的,想找亲生父母又不知如何找,就会上网发帖。
我们对这些线索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信息能对上。然后,到全国各地找到这些孩子。通过大量筛查和DNA比对后,每年都会比中二三十个孩子,让我们的信心和干劲儿更足了。”
后来,做刑侦技术出身的樊劲松又把人脸识别技术和DNA比对结合起来,比中率明显提高。许多被拐孩子,往往只通过一张照片就能找到。
2013年1月,樊劲松、赵书杰等打拐民警,根据一张全家福比对了几万张照片,筛选出一些高度相似的照片。
最后在各兄弟单位的鼎力协助下,通过DNA比对,于2013年4月帮一位妈妈找到了失散35年的儿子和女儿。
樊劲松最难忘的是2013年,因为这是他最累的一年。全年365天,樊劲松工作了348天,辗转12个省市,行程7万多公里,和同事们抓获犯罪嫌疑人50多人,成功解救被拐妇女10多人,解救被拐儿童40多人。
预防为先走进乡村宣传反拐
常年从事打拐工作,让樊劲松渐渐意识到:与其案发后再去侦查、解救,不如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向群众宣传反拐知识,增强防范意识,“不出事,多好”。
之后每一年,他和同事们都定期组织、牵头重庆市各区县刑警队、派出所警力,开展“反拐进校园”活动,并开通“回家旅程”打拐微博,利用互联网进行反拐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