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樊劲松在实践中发现,农村的中老年人基本不上网,“他们喜欢聊天,重庆话叫‘摆龙门阵’。20世纪人口拐卖案件高发地又普遍集中在农村,如果到他们中间去做反拐宣传,预防效果会不会更好?”
于是,樊劲松一行带着找回来的孩子定期去各乡村现身说法。老百姓不仅掌握了反拐知识,还知道了找回孩子的途径。近几年,这些乡镇至少有200个家庭找回了被拐的孩子。
有一个故事至今让樊劲松记忆犹新。那是2017年2月的一天,他们带着曾被拐25年的小轩去大足县宣传防拐知识。一听说被拐二三十年的孩子都被找了回来,村民们都赶来看稀奇。
一位大婶对樊劲松说:“我20多年前丢了一个孩子,以为他掉河里了,一直没报案。”樊劲松让她赶紧采血比对,让人惊喜的是,大婶很快就找到了儿子晓亮。
一年前,29岁的晓亮在走失儿童网站发帖称,全家人吃饭向来清淡,当他第一次吃四川烤鱼,瞬间被麻椒、辣椒的味道征服,觉得自己的人生特别美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拐卖到福建的四川人。
这个帖子看上去很像网络段子,没有人当真。可樊劲松却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马上与晓亮联系要了照片、采了血样。之后,他进行大量研判,但一直没比对上。没想到这次乡村宣传之行,居然意外帮晓亮找到了妈妈。
群众自发拉横幅感谢
“吃烤鱼寻到亲妈”的认亲故事经口口相传,传遍重庆的十里八乡。樊劲松借此在各县、镇举办了多场寻亲大会,不遗余力地宣传采集DNA的重要性。
这之后,樊劲松到乡村做宣教,现场总会聚集上万人,不少丢失孩子多年的父母,都纷纷做了血样采集。还有一些热心人主动去公安机关检举揭发,比如“邻居家曾有来历不明的小孩”“xxx家的那个男孩,与父母、姐妹长得一点儿都不像”,等等。
2021年7月,樊劲松一行帮石柱县一户人家找到丢失35年的孩子。那家人*了两头猪请客庆祝,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可以来吃饭。
场面空前热闹,来祝贺的人纷纷发朋友圈,“重庆警方牛,多年被拐娃儿都能找到”的信息刷爆朋友圈。
认亲现场,樊劲松搀扶起找回孩子的寻亲家长
让被隔离的亲情一点点得到修复
出名以后,樊劲松更忙了。全国各地许多丢失孩子的父母都慕名联系他,请他帮忙找孩子。他和同事们不是奔波在找孩子的路上,就是在办公室熬夜研判、摸排,收集被拐孩子的各种线索和信息。
偶尔回家吃晚饭,樊劲松累得坐在沙发上两分钟就打起了瞌睡。妻子心疼他,给他盖上被子,嘴里嘟囔:“整天不着家,着家了就睡觉,我不给你洗衣服了。”可第二天一早,早饭热腾腾上桌,妻子招呼他“趁热吃”后,又给他洗衣服去了。
每当这时,樊劲松就会默默在心里对她说:等退休了,我一定好好陪你,家务都由我来做。可这样甜蜜的话,他怎么都说不出口。
儿子今年上大四,读的是警察学院。平时话不多,但几乎每天都会给樊劲松发微信,嘱咐他“注意身体”。儿子成长中,樊劲松陪伴得很少,也食言过多次,“挺对不住儿子的”。
有次父子谈心,儿子说:“我理解您,也为有您这样的爸爸自豪。如果我对您有意见,肯定不会上警察学院。”他轻轻给儿子一拳,儿子回他一个灿烂的微笑。那一刻他才恍然发现,儿子怎么一下就长大了?
樊劲松说:“刑侦警这个职业,工作都很繁忙。我们早已适应了这种工作节奏和状态。”
此言不虚。记者几经周折才采访到樊劲松;重庆九龙坡区刑侦支队民警张欣、江津区刑警大队民警郑铎,也是约了几次才在他们工作的零星空隙中完成采访。两位民警做刑侦工作长达17年,2018年开始在各自的区公安局刑侦队里分管打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