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围观某个群讨论林黛玉,有人特别坚持一个观点:众钗之中,林黛玉最可怜,因为她被设定为“还泪”,相当于被封印在“还泪”这个设定里,整个人生只能按照这个设定走下去,再无其它选择。
研读《红楼梦》多年,我发现,红楼是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它是〈易经〉的小说版,也是《论语》的小说版,还是《道德经》的小说版,更是《金刚经》的小说版。总之,我们能从中读到很多经典的解读。
这位群友的观点,让我突然意识到,作者曹雪芹对林黛玉的人物设定,其实就是对《了凡四训》的解读。
从知命到改命,袁了凡跳出了命运对他人生的设定。《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对自己一生命运的解读及总结。
袁了凡的命运,和林黛玉一样,早就被设定了:
“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
袁了凡幼年丧父,母亲希望她舍弃科考改为学医,既可以养生,还可以救济世人。但在某一天,他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说他注定是仕途中人,建议他还是去走科考之路。
这位老者姓余,精通梅花易数,他为了凡占了一卦,得出结论:参加县一级的考试,会得第十四名;参加府一级的考试,会得第七十一名;参加提学一级的考试,会得第九名。
了凡第二年参加县级的考试,果然是第十四名。于是请求老先生再占一卦,算一算一生的命运,结果算出哪一年考试会考第几名,哪一年成为廪生,哪一年当上贡生,在贡生之后哪一年会当上四川某个县的县长。当县长三年半后,将会辞官还乡。老先生还算出在了凡将五十三岁那一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与世长辞,一生无儿无女。
在以后的人生中,所算之事一一应验,这不由得让袁了凡认了命。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袁先生三十六岁那年。
这一年,袁了凡去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聊到他的命运设定,云谷禅师提出了新的看法:“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云谷禅师告诉袁了凡,虽然人的命运早就被设定,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逃脱这个设定。
深受启发的袁了凡从此结束了悠游放任的生活态度,不但变得为人谨慎,广结善缘,而且在求学和仕途上更加勤奋,心胸也变得开阔。
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袁先生的人生不再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不但仕途上有了更大的成就,而且活到了六十九岁依然康健,还生了一个儿子。
袁了凡由此悟出两个道理:其一、命由天命,老天确实对人的命运进行设定;其二、如果认命,人生就会按照既定的路线去走;如果不认命,在既定之上再去做一些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不过,所做的努力,一定是向阳向善的,是往积极面去改变。所谓天道酬勤、天道酬善,即为此理。
从对着宝玉哭到跟着宝钗笑,黛玉的人生也做出了改变。“还泪”是黛玉出生之前就已经设定好了的人生路线: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个设定,就和余老先生对袁了凡所断的人生路线一样,既设定了过程,也设定了结局。黛玉的一生,注定要对着宝玉流泪,直到把泪流干,泪尽而逝。
果然,黛玉见到宝玉的第一天就哭了,而且是被宝玉惹哭的。从此之后,她的泪多半是因宝玉而流,为宝玉而流,而且就在流泪的过程中,身体越来越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