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帅气的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英俊潇洒、脱俗不凡、风度翩翩、从容娴雅的周瑜不愧是不折不扣的一名儒将,雅致、脱俗、自信、豪迈,运筹帷幄,驾驭三军而有将帅之才,
他胸襟广阔,气度宽宏,非《三国演义》中一个嫉贤妒能、小肚鸡肠的心胸狭窄之人。因为其心胸开阔,雅量高致,故《三国志》陈寿曰:“性度恢廓”。老将程普也曾因周瑜年轻,且地位高于自己,心中不服,对其多次当面侮辱,周瑜皆不与其计较,最后程普被其才华、品德折服,感慨说道:“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二人并成为好友。
周瑜,他有德、有才、有风度、有朝气,可谓三国之时一位完美的英才。
首先,他的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而众将诚服。 光此三点,就足够说明他有着高尚的德操,这样一位有德之人当然能博得众人的敬仰
其次,他的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建业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是万众瞩目。故而,“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皆为时人对他的才智的高度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人还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可见他的才是无庸置疑众人公认的。
他的风度,他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流传,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多少人心驰神往了。 而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亦有云:“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种在赤壁战中指挥若定、气定神闲、从容娴雅、气度超群的风度的确是见证着一个风度翩翩的小周郎周瑜。
最后,他的朝气,表现为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谦逊有礼,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则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他和刘备于赤壁战前相会时,刘备说兵力太少,他却以“此自足用”“操自寻死尔”这样的回答自信无虞的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势。而且,他的谋略也无不透出一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最令人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他的豪迈与关羽之流的狂傲有着本质区别,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也才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轻佻、嗜*,他却是从容娴雅,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与诸葛亮的结合,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在他身上给显现结合出来了。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所谓英雄——“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刘劭《人物志》),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他,周瑜,真正可谓是一个有德、有才、有风度、又有朝气的人。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如果说他称不上完美,那又有何人能称得上完美?用一句话形容他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人如其名,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曹操羡慕的孙权
在三国霸主曹、刘、孙中,孙权无疑是最幸运的:曹操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从一无所有发展到最终拥有半壁江山;刘备亦是颠沛流离吃尽苦头,终于偏霸一方。孙权则不然,他没有刀枪火海般的艰难创业经历,而是幸运无已的当年纪轻轻之时便从父兄手中承袭了大好江南基业。但不可不承认,他有才,正像孙策临终时对他说的:“举江东之家,决机于两阵之间,举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比如卿。”
这就足以证明了他的才干所言非虚,自然,他是个承接父兄基业,保江东之家的适宜主子。
在魏蜀吴三国之主中,他看起来屡屡似有举棋不定,是个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缺乏乾纲独断、庙谟独运的人,也许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将韬光养晦,机宜权变在乱世风云的岁月动荡中演绎的淋漓尽致。其年未弱冠而有江南,执政五十余年,期间善度大局,策略灵活。或降操,或联刘,一切皆随时局而变,深谙列国竞争之妙,终成一方霸业,并最终使吴国在三国中存立的时间长于蜀汉,可谓是最善于运用权谋和灵活性的政治家之一,《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说:“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其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的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他得有一方天下,在父兄的基业上发展起来。孙策遇刺身亡,年仅十九岁的他肩负重担,处事不惊,着手稳定局势,以其可资之才,得众人辅之,继位即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拜周瑜、程普、吕范……为将帅,广招俊秀,聘求天下名士,一时间俊杰纷纷来附,政局逐渐稳定。
任事之初,他继承兄长遗志,先着手解决山越、反叛问题,并三次出兵攻打黄祖以报世仇,不几年,西征刘表,开疆拓土,将势力伸入荆州,为日后夺取荆州奠定基础;后曹操大兵南下,他听从鲁肃、周瑜等人建议,联刘抗曹,取得赤壁之胜,抑制了曹操进军江南以图统一全国的步伐,确保了东吴的独立。
其鼎立一方,除了归功于灵活的政治谋略,还善于用人,并不拘一格,不分亲疏,用人不疑。吕蒙原是一名小校,但其治军有方,军卒步伐整齐、精神振奋,便破格提拔,后吕蒙英勇善战,曾打败关羽,夺取荆州;公元221年,刘备举倾国之兵进攻东吴,他派诸葛瑾前去讲和,张昭以诸葛瑾乃诸葛亮兄长,必一去不返,他却自信的说:“孤与子瑜可谓神交,孤不负子瑜,子瑜必不负孤。”果然,诸葛瑾公私分明, 不久便回吴复命;陆逊本是一介书生,未有战功,孙刘大军开战,经吕蒙推荐,孙权赋其以大权,大胆提拔,果然陆逊不负所托,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正是孙权的知人善任,破格用人,使得他所治理的孙吴政权生机勃勃。
然晚年,“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嫡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历史表明,孙权贬*皇子,诛*名臣爱将,使得东吴国基不稳,边场失利。尽管先明后暗,但他年未弱冠即践履政坛,以江东六郡为依托,开拓进取,雄踞江南,经历风雨数十年,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干,不愧有一代英雄之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尽管三国时代早已离去千载,但那风云变幻的三国岁月总让人禁不住对当时那有着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充满无限思索、惋惜和感慨。如果关羽不中吕蒙和陆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在白衣渡江之下,败走麦城;如果刘备不是一气之下,意气用事讨伐孙吴,致火烧连营七百里,猇亭遗恨;如果诸葛亮不是无力回天病逝五丈原;如果……那历史不知将作何改写,也不会有那许多给后人留下千古遗憾的历史憾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尽管过去一切的风云琐事都化做轻烟一缕,随风而去,但那一个个在历史上曾叱咤风云鲜活丰满的人物永远都让后人缅怀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