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鉴赏要点,哈姆雷特独白详解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01 18:49:43

“复仇”可以说是文学的永恒母题之一,而说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复仇人物”,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肯定能占到一席之位。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种说法表明,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十分丰富复杂的特质,使不同的读者能见仁见智,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鉴赏学上“形象大于思想”的观点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这也正是这个人物和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哈姆雷特鉴赏要点,哈姆雷特独白详解(1)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部经典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同时也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这是一部借古讽今的剧作,莎士比亚通过“王子复仇记”故事反映了16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国家动荡,政治腐败,人性险恶;同时借此表达人文主义理想:追求人的独立、自由,追求社会解放。

《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全剧围绕三条线索展开故事,其中的主线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替父报仇的经过。

莎士比亚生活的16世纪,英国尚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国家形势动荡,贵族宫廷腐败,人文主义革命的前景尚不明朗。莎士比亚试图通过哈姆莱特的复仇故事探索英国革命的前途与方案。

自《哈姆莱特》产生后,人们一直讨论这部剧作的主题:是政治主题、文化主题,还是人性主题?但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是充满争议,没有单纯、固定的思想,像曹雪芹的《红楼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等。

本文将重点从人性角度探讨哈姆莱特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哈姆雷特鉴赏要点,哈姆雷特独白详解(2)

从人性层面看,《哈姆莱特》表现了主人公的犹豫软弱和忧郁心理,所以后人又把《哈姆莱特》称为“性格悲剧”。

那什么是性格悲剧呢?

一般认为,悲剧的常见类型有三种:一是“命运悲剧”,如希腊、罗马的悲剧,像《俄狄浦斯王》*父娶母的故事;另一种类型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如高乃依的悲剧;还有一种就是社会悲剧,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和鲁迅的《祝福》等。

“命运悲剧”的说法来自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在著名的《诗艺》中论述了希腊悲剧的性质——由于命运女神的捉弄而导致的悲剧。

社会悲剧,顾名思义就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悲剧,例如社会黑暗、吃人的礼教等。

而性格悲剧,简言之,就是由于人物的性格缺陷造成的悲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论述了“性格悲剧”的性质,他认为,性格悲剧的原因在于个体认识的有限性——每个人都从个人立场考虑问题和采取行动,从而导致悲剧,如《哈姆莱特》。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的悲剧是纯粹的悲剧,几乎没有喜剧色彩,这一点不同于中国传统悲剧。

中国的悲剧不是纯粹的悲剧,如《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梁祝》等都不是纯粹的悲剧,而是包含大团圆结局或浪漫主义成分。如窦娥的沉冤昭雪、梁祝的“化蝶”等都属于浪漫主义想象,不是纯粹的悲剧。

西方的悲剧和“崇高”有关,是真正的悲剧。如《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虽然成功复仇,但最后的结局是好人、坏人统统死亡,没有一点儿喜剧色彩。这是西方悲剧的特点,也是和中国传统悲剧的不同之处。

莎士比亚把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集中到哈姆莱特身上,他身上有很多人文主义者的优良品质,但同时也有很多性格弱点,如思想大于行动,遇事优柔寡断,行动过于迟缓。在莎士比亚看来,这些个人原因是导致哈姆莱特悲剧的主要根源,也是英国人文主义者的特点。

所以,它才成为“性格悲剧”的公认的典型代表。


哈姆雷特鉴赏要点,哈姆雷特独白详解(3)


当然,这个人物和故事的复杂性在于,造成他悲剧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黑暗、反动势力的强大也是造成哈姆莱雷悲剧的重要原因。

哈姆莱特是丹麦前国王的王子,当他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时,正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

作为大学生,哈姆莱特没有政治履历,不懂得官场为政之道;当他决心为父报仇时,没有任何政治帮手,也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他经常犹豫不决、思前想后,无法付诸行动。

在他看来,“周围的人都不可相信”,作为“倒霉的自己”只能单打独斗,以一己之力扛起复仇和重整乾坤的重任。

这是一副沉重无比的担子,对于像哈姆莱特这样稚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挑战,同时也要冒很大的风险。所以哈姆莱特经常问自己: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从哈姆雷特的处境看,人们不应当过分指责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决。虽然哈姆莱特贵为王子,但他身边没有政治帮手,甚至可以说,周围都是敌人,如残暴阴险的克劳迪斯、狡诈圆滑的波洛涅斯等。

除了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亚以及那个稀里糊涂的母亲外,哈姆莱特身边没有可以信赖的人,而且他的母亲还是深爱克劳迪斯的妻子,自己的朋友也因为利害考虑,反而成了克劳迪斯监视自己的哨探。

虽然奥菲利亚和自己的心相通,但奥菲利亚性格单纯、心地善良,无法成为哈姆莱特的政治帮手。

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周围黑暗势力的强大和自己的身单力孤,哈姆莱特才始终表现得思前想后、谨小慎微,最终导致悲剧。


哈姆雷特鉴赏要点,哈姆雷特独白详解(4)

从哈姆莱特的复仇故事中,还可以看出文人学士和政治家、阴谋家的不同。

不能否认,哈姆莱特悲剧的主要原因仍是性格原因或性格缺点——考虑太多而行动力弱,不具备政治复仇者的凶残与果断。

在这一点上,哈姆莱特真应该向他的叔叔克劳迪斯学习。

克劳迪斯是政治阴谋家的典型——自私、阴险、凶残、狡诈,道德沦丧,为达政治目的不择手段。

他不仅亲手毒死了自己的哥哥,还娶了自己的嫂子;更加狠毒的是,克劳迪斯一直想斩草除根——除掉自己的侄子哈姆莱特,铲除政治后患。这种阴险毒辣的性格在哈姆莱特身上看不到影子。

哈姆莱特出身高贵,秉性正直,性格单纯。受人文主义影响,哈姆莱特认为,即使替父报仇也要找到真正的证据,“让仇人的罪恶大白于天下”。这是哈姆莱特的做人原则。所以当哈姆莱特听到父亲鬼魂的告白时,依然不太相信,他一定要找到克劳迪斯的犯罪证据。

这种心理说明,哈姆莱特坚持做人的原则,心地善良,他不想为了复仇而失去道德“正义”。

这一情节让人想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操有一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果哈姆莱特像曹操一样凶狠和决断,估计就不会犹豫不决了。

还有一细节也可以说明哈姆莱特的性格:当哈姆莱特看到克劳狄斯在房间祈祷时,他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果断出手,一击致命;但此时的哈姆莱特却思绪万千,失去了一次复仇机会。

哈姆莱特反问自己的良心:如果*死克劳迪斯,自己的灵魂以后是升天堂还是入地狱?在思虑再三之际,一次报仇机会就这样溜走了。

这件事反映出哈姆莱特或莎士比亚的人生哲学:即使像替父报仇这样的“正义”行为,也要考虑到良心良知。这一定程度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尊重人的价值、善于自我反思的精神内核。

这个复仇故事的最终的结局是,奥菲利亚、奥列维、哈姆莱特、格特鲁德、克劳迪斯全部死亡,可谓好人、坏人、糊涂人、恋人全部死去。

可以说,哈姆莱特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却以一种狂风暴雨般的惨烈方式完成了复仇。


哈姆雷特鉴赏要点,哈姆雷特独白详解(5)

最后,不妨把《哈姆雷特》和中国古代经典复仇故事《卧薪尝胆》做一下对比。

哈姆雷特处境虽然艰难,但与勾践的处境相比,还是要好多了。

而面对仇恨,越王勾践没有丝毫犹豫和动摇,他选择了忍辱负重,最终完成复仇和成就一代霸主。这是古代政治家的复仇方式,和哈姆莱特的做法差异很大。

假如哈姆雷特能像越王勾践一样,沉着冷静,处心积虑,做好每一步的计划,哈姆莱特最后也能复仇和夺回王位,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目标。

不同于作为学生的哈姆莱特,勾践是一位有政治智慧的君主。他政治经历丰富,内心强大,在遭受打击时能稳住精神,通过理性方式解决问题,如放下尊严,摆出奴仆姿态。

勾践从未怀疑过复仇的意义和目标,他对人性的丑恶也有深刻认识;他也懂得利用人性的弱点,如夫差的虚荣心和自高自大。最终有一天,通过卧薪尝胆,勾践打败夫差,成为最后的赢家。

和哈姆莱特相比,勾践没有因为遭受打击而怀疑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更没有因为人性的丑恶而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产生动摇。换言之,勾践从未反思过人性的善与恶,他的心中只有两个东西——目标和手段;他不讲对、错,只求目的。这是勾践和哈姆莱特复仇模式的最大不同。

哈姆雷特的复仇是为了维护“正义”——罪恶应当得到惩罚,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勾践为了实现复仇的目标,甘愿做夫差的奴婢,这是外在的“尊严”;但同时勾践又提醒自己,不能放弃内心的尊严。所以他忍辱负重,处心积虑,终于打败了对手。

哈姆雷特可以和仇人一起毁灭,在毁灭自己的同时也完成了复仇,或者说在毁灭中得到心灵的解脱。越王勾践则不仅要毁灭敌人,同时要通过毁灭敌人成就自己。

这是政治家的复仇和思想者复仇的最大不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