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备受推崇的热门专业,也许明天就会急转直下步入寒冬。
前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网络上固定上演着各地分数线互喷狂潮,但热闹都是网友的,真正的主角们,根本无暇顾及。
面对2879所高等院校,12大学科门类,506种本科专业,如何用误差最小的分数,上最好的大学,读最适合的专业,对于考生来说,才是“高考决定命运”的重中之重。
那么问题来了,选对专业,就能安稳的度过这一生么?
所谓"对"的专业,随着时代的进程,政策的变迁在不断变换。今天备受推崇的热门专业,也许明天就会急转直下步入寒冬。
今天的“对”可能就是明天的“大错特错”。所以,如何正确的避雷,逃开“错”的专业,也是今后的考生和家长需要认真投入学习的课题。
前不久,就有一条新闻,在清华大学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张晓勇,因为在长沙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最后只能做起了当保安。
不止是张晓勇,因为一时热捧鼓吹出的热门专业“生物科学与技术”,曾让一众学有所成的大学生最后都全无用武之地。
“21世纪是学生物的世纪”
忽悠,接着忽悠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说这话的是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
2007年的研讨会上,施一公对着众人描述了生物的伟大前景和华人生物学家的美好前途。
对此,生物学学生们进行了这样的名词解释: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具体时间大概在21世纪90年代吧。
权威调研机构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列出了大学红牌专业,这个红不是网红的红,而是红绿灯的红。它特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而生物工程专业,从2010起连续8年被评为红牌专业,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也不甘落后,红牌率都在75%以上。
位居红牌榜首的生物到底有多坑?
人生是酸甜苦辣咸,生物全是苦和咸。
不仅就业艰难,学习也是枯燥艰难。知乎上一位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这样说:
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上下班打卡,早8晚12,一个月休息一两天,堪比加班最多的互联网公司。
实验室里面很多同学每个月的打卡工作时长大概在450小时左右,一个月工作30天的话,平均下来每天的工作时长达15小时……而这每天的15、6个小时里,几乎都在重复一样操作练习,枯燥无味。
即使对生物科研充满热爱,能忍受繁琐的重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能抵御实验做不出结果的挫败感,在追求生物学真谛的路上还是会遭遇一盆盆的冷水。
微博知名博主本冰,曾经的生物学生,当年全班一起去参观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味道熏得同学全程不敢开口,负责这个项目的王博士所有问题都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完成。
而王博士本人,对浓烈的异味却习以为常,贴着污泥池站立着,岿然不动。
偶尔从污泥池里舀起一瓢污泥,伸向五米外的同学们,逼得同学又纷纷后退一米半……
参观完污水处理厂,全班2/3的同学回学校就转了专业。
本冰虽然没有转专业,却也跟朋友吐槽:将来一不搞水处理,二不念博士。
结果本冰后来读了博,方向还是水处理。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你认为有哪些千万不能报的大学专业”。
点赞量前四的回答中,生物都光荣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