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哪年写的,灰姑娘童话故事为什么叫灰姑娘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02 10:43:24

再换一个视角,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王子又为什么选择灰姑娘呢

泰森在《当代批评理论实用指南》关于马克思主义式的解读致力于分析文学如何反映了“物质/历史力量,即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体系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

王子见灰姑娘的第一眼时,“当时每个人都以为她必定是有为外国的公主”,王子以为灰姑娘是个公主,大家也认为这么认为,漂亮的必定是位公主,而灰姑娘选择王子也正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这就是隐藏在这个故事中的阶级意识形态。

当社会呈现固化现象,底层向上流动不足,并无其他奋斗途径时,通过收养、婚姻关系改变自身命运就成为最好的方法,所有灰姑娘故事也都集中展示了一个主题:一个受迫害的女主角通过婚姻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无论是从女性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都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相:尽管女孩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功,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向这种社会制度的运行逻辑投降,并且沦为一件男性凝视下的物品。

由此我们也得到了一个结论,这则童话绝不是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至少不是现代媒体,比如迪士尼,引导我们去相信的那样,相反,它是一个关于一个受到压迫的个体的故事,无论是被父权还是被统治阶级压迫。它是一个女孩想要改变梦想,是关于社会制度的残酷被统治阶级摧毁了那个梦想的故事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哪年写的,灰姑娘童话故事为什么叫灰姑娘(5)

我们应该如何向我们的孩子们讲述《灰姑娘》?

可能有人会说,童话故事大多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把一个童话故事解读成这样,有必要么?

当然,面对孩子们,我们不可能向她们解读这些,但通过这样的解读,至少让我们明白,童话的现实教育意义在哪里?又有哪些弊端?如何规避?首先谈一谈弊端。

如果稍微留意格林童话里有关谋*和惩罚的情节,你会看到:小姑娘的舌头和眼睛被挖掉;邪恶的继母被塞进装满毒蛇的桶里;皇后要煮公主的心肺来吃;年轻人和尸体睡觉还要为之取暖;国王的女儿被熊撕成碎片,她的母亲则被火烤死;小男孩被切碎然后煮成肉汤给他父亲喝……

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为要恐吓,震慑。这些暴力内容,作者是期望小读者可以铭记在心,并引以为戒,在那个时代,规训大多诉诸于恐吓。

除了恐吓本身给孩子们带来心理阴影外,不排除会有孩子依葫芦画瓢。

美国女性主义作家、批评家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认为:相比更为复杂的文本,神话和童话通常能够更为准确地表达和强调文化内涵。

她们认为,它夸张地表现了天使女性与恶魔女性之间“重要却又模糊的关系”,把“好女孩”和“坏女孩”进行了刻意的对比,比如《灰姑娘》中的“好女孩”灰姑娘,“坏女孩”两个姐姐。

“好女孩”最重要是顺从,这是父权社会树立的“家中天使”女性典范,要求女性充满母爱,牺牲自我,为丈夫和孩子付出一切。

然而,长远看来,这种简单的对比可能是有害的,父权主义故事将女姓统统划分为这两种刻板形象,暗示“女性只拥有两种身份,如果她接受传统的性别角色,并遵守父权主义规则,那么她就是一个好女孩,否则就是一个坏女孩

问题就是在对好与坏的定义上,事实不像引导我们相信的那样,好就是善良,坏就是邪恶。它们的含义远比这复杂,这种“好”更为隐晦的层面上,意味着温驯和天真,无助和依赖。

这种二元对立的倾向强行给予女性以及人性过于简单的解释。所以是有误导性的,它只看女性是否服从父权制秩序,因此,相信了这些故事的孩子们,也许难以接受女性或男性可能是复杂而多面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

这种对女性的两极化划分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夸大了两类女性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强调她们之间的敌对关系,却削弱甚至试图掩盖她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好女孩和坏女孩并不一定非得是敌人,无论父权制多么想让我们这么认为,实际上她们可能是同一种制度下的受害者。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哪年写的,灰姑娘童话故事为什么叫灰姑娘(6)

前段时间看见一篇文章说美国老师如何讲《灰姑娘》,感触颇深。

让孩子们假想自己是后妈,会让灰姑娘参加舞会吗?通过孩子们的换位思考知道“好”与“坏”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通过午夜 12点,灰姑娘还没有回去,可能出现的状况的设想,让孩子们懂得守时的重要性

引导孩子们发现"灰姑娘参加舞会是得到了许多人帮助"这个事实,告诉孩子们,人是需要有朋友的

让孩子们明白爱自已的重要性,如果灰姑娘自己不想参加舞会,即便后妈没有阻止,也是没有用的,真正有决定力的还是自己,从而告诉孩子们灰姑娘即使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也不爱她,但自己也要爱自己,这样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通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午夜 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告诉孩子们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

看,没有生硬的道德说教,而是充分挖掘符合社会现实和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元素,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教孩子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果童话仅仅告诉孩子诚实、善良、勇敢等等这些德性,或者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实则是一种偷懒的教育。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哪年写的,灰姑娘童话故事为什么叫灰姑娘(7)

结语:

至此,便可以回答开篇提出的问题,作者其实是在不断重申影响至今的父权主义性别准则,才促成了童话里一些固定“套路”的出现,我们今天所谈到的灰姑娘也是如此,她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当时社会价值的声音,而非她自己的声音。“坏”的定义是为了反衬“好”的天真、美丽与温顺,实际上就是从反面维护男性价值的权威。我们不能小觑经典作品的影响,它传给引导我们无意间或无条件承认并接受男性对女性的定义和塑造。

不管怎样,童话终归是孩子们的童年梦想,正确的引导,童话的魅力依然能引领孩子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正如童话作家和民俗研究者杰克·西普司所说:不论过程如何恐怖糟糕,童话的结局总是美好的,而这将给我们的孩子面对未知现实的勇气。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