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正版,未经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感谢您的阅览。】
这个春节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7部贺岁片全线撤档,外加所在城市连绵阴雨近一个月,真是糟心透了。
于是,彻底放弃了出门去看贺岁档的打算,窝在家中一连看了两部内容致郁的电影。
尤其是今天说的第二部影片。
一、它是战争背景下的文艺剧情片。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上了年纪的母亲,在二战期间秘密藏匿了一个俄国战俘,剧情主线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故事。
只要提到二战和德国,任何生动活泼的故事都会自动蒙上一层悲剧的厚重滤镜,如同扯掉10几年的墙贴后残留的粘胶污渍,揩也揩不掉。
由此可见,60年代能拍出《虎口脱险》那样的经典喜剧,是多么具有纪念意义的突破。
二、它取材于一个英国家庭的真实事件。
"本片由真实故事改编"这句话好像附带着某种无法破除的魔障。总让人顿时收起心绪集中注意力,并抱持着肃然起敬的态度观看正片,尤其是本片这类富有历史沉重感的沦陷题材。
这样的影片并不是编剧灵光一闪的逻辑脑洞,而是需要收集大量夯实的个人信息:包括询问家属们的生活细节、对话记录、甚至是主人公原型的履历和日记这样涉及隐私的材料。再通过笔端克隆的方法,谨慎再现血淋淋的史实。
正是出于对残酷时代下真实小人物还原度的好奇心,促使观众耐心看完它。
现在,就细数片中部分基于现实的精彩情节吧。
很多悲剧,从萌生恶念的一刹那就注定了。
恐怖阴影如怒海,惊涛拍岸而不现其形片中描述德军屠*性的统治手段,镜头大部分采用正面的方式表现,也有从他人的交谈中侧面穿插的。
最直白的叙述,是影片开头押解英国人上船:
无论是否在英国出生,无论是否是犹太人,都不能幸免于难。
纳粹党抓捕的动机根本无关出生地和年龄,"是否有利用价值"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还有采石场的剧情:
俄国战俘们本就饥寒交迫,扛不住采石场这样高强度的体力活,德军像对牲口一样地随意打骂*戮他们。
不过,相对上述直接叙事的手法,后面有几处从侧面埋下反转的细节剧情,更具有震慑力。
1、女主带着Bill去捡柴禾的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