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电影他人之子女主角结局,二战营救战俘的电影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09 09:15:35

为了让Bill尽快适应新身份,Louisa耐心教他英语,赠予丈夫的画册,赶走可能暴露他底细的雇员,甚至带他去镇上逛街练胆。

与Bill彼此磨合的过程中,Louisa有作为女人的悲伤和无助,也有为人母的强大和坚忍。


其次,最熟悉也最危险的环境对其命运的推波助澜。

她不像《辛德勒的名单》里有地位的投机商人,虽然通过出让口粮获得众人的依赖,亦同样为他人"升米恩斗米仇"的嫉妒埋下祸根。另一方面,Louisa虽不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里的集中营囚徒,可德国军官只需一个对姓氏表示怀疑的理由,就能立即将她扔进地狱般的集中营。

社区里的其他居民同样如此。

面临德军的突击检查他们显出高度紧绷,对女主Louisa藏匿战俘一事守口如瓶,又在德军的圣诞演奏会上若无其事地高唱欢歌。

但是一转头,通过邮局信件赤裸裸地揭露人心潜藏的扭曲:

二战电影他人之子女主角结局,二战营救战俘的电影(9)

为嫉妒、不满、恶意报复而寄送告密信,无中生有地陷害他人,以纾解自己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换言之,心态彻底崩了。

为什么这个年代不如早些年代?

在悲痛和畏惧的恍惚之中,

我们没有抚摸最腐臭的伤口,

反倒亲手撕裂它们?

——选自《欧洲史》

贴上邮票寄出去的不是信,是居民们丑陋恶毒的真实样貌。

那才是对德军残暴统治下的弱者们,最犀利的人性讽刺吧?—— 用欺凌更弱的一方获得自我价值,找到心理平衡。


人性之恶,是永不褪色的灰色话题。

阴影笼罩下的英国边远乡村尚且如此,何况当今和平时代下的阴暗。

没错,就是近期因肺炎疫情被全国人民骂上热搜的"武汉人逃亡上海"事件!

二战电影他人之子女主角结局,二战营救战俘的电影(10)

人有求生欲并没错,但病毒都有潜伏期,难道逃窜到别处病情就能自愈了?

逼得武汉警力停运封城,逼得卫健委紧急出台通告文书,甚至有网友为此发出"请武汉人民顾全大局,不要到处流窜"的呼声。

真想觅一把《神雕侠侣》中的君子剑,斩尽九头鸟的业障!


改编剧本的水准,决定观众的评价褒贬

人类的历史如滚滚红尘,只进不退。它只明确记载极特殊的个别人物,其余者,皆是掩去面目被淹没在这股洪流中的一颗沙粒。因为,历史本身不由个人创造,而是群像共同推进的结果。

如果降维到个体的平凡生活,多半是相类、琐碎和无趣的。

择其一而为之,将它改编成影视剧,远比改编名人传记的难度大得多。

编剧如同开赌石的切割师,既要精通故事切入点,从一成不变的日常细节中挖掘更多贴合原型的高光时刻,又要避免过度艺术加工带来的违和感。

二战电影他人之子女主角结局,二战营救战俘的电影(11)

本片:《母亲的另一个儿子》,又名《他人之子》

之所以豆瓣上只拿到7.2分的原因,纵观全片,原因在于拍摄角度过于客观,甚至有些简单粗暴。

影片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但也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不对人物的言行润笔,不做过多的镜头引导。冷淡禁欲的剧情,既不能引发观众对战争的反思,也无法激起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顺带一提另一部致郁电影:《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尽管两部片子都是表达战争阴影的笼罩之下,受难者们艰难求存的生活和由此引发的重重矛盾,但是相对《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那细腻入骨略带悯恤色彩的人文主义,本片更讲究从旁观者的视角出发,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悲剧命运的主导因素。

Louisa代表了一部分人 —— 保护战俘和犹太人免受迫害,并为此惨烈牺牲的巾帼们。

二战电影他人之子女主角结局,二战营救战俘的电影(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