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受人敬仰的大侠花铁干,另一个是声名狼藉的血刀老祖,在狄云心中,那满面红光的大侠,还远远不及眼前这位无恶不作的光头恶僧。什么大侠,什么慷慨解囊,都是虚伪的嘴脸罢了。作者金庸先生,用狄云的视角去描述血刀老祖,同时还有狄云的心理活动,这样的侧面描写,显然更加具有说服力。狄云和丁典,都是仁义的大侠,如果丁典尚在人间,估计对血刀老祖,亦会不计前嫌吧。若非不是和各大高手以命相搏,我想以血刀老祖的性格,应该不会痛下*手。在退无可退之下,他只有心生狠招,否则性命攸关。
读者不恨,亦是为此。他的这种直爽,是很多人所喜欢的。如果是既蔫坏,又手段狠毒的人,那么读者很难去喜欢。还好血刀老祖只是坏,甚至他的坏旁人没有见到,都是江湖盛传的罢了。至于放纵门人,行恶于江湖,那是因为他毕竟是恶人。既然是恶人,总该有恶人应有的样子。这样的血刀老祖,绝不是两面三刀,见风使舵。而是与敌周旋,若是输了,也不会求饶,而是认栽的心态。这种狠辣,不掩饰的性格,得到了读者的喜欢。况且他的狠并非全部都是恶,只是对敌人凶狠罢了。在雪谷之时,对狄云百般的好,根本不像是恶人该有的样子。
死后留下的武功秘籍,亦算是造福狄云,使得他的武功更上一个台阶。而最为有趣的,是这部小说《连城诀》,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狄云的原型,是金庸家的一位长工。小说在报纸连载之时,名为《素心剑》,后来方才改名。
至于血刀老祖,虽是金庸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我总认为与现实中的这位长工有关联。诸多东西汇聚在一起,是读者喜欢血刀老祖的原因,他没有虚伪、掩盖,是一个坏得彻头彻尾的老者,只是这位老僧太坏而已。正因如此,才令读者很是欣赏。甚至过了这么多年,再次翻看小说,依旧恨不起来,或许这就是血刀老祖这的人物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