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彩虹赛道
普通观众会满足于电影的快节奏,并被任天堂出奇想象力吸引,忍不住好奇下一个带着问号的箱子里藏了什么有趣的道具。而游戏内容则充分满足了玩家们找彩蛋的心理,看到熟悉的场景和动作时,恨不得有个手柄在面前亲自操作一番。
公主不必被拯救在动作和节奏之外,《马力欧》还通过丰满人物设定的方式来充实电影。
整部影片中最不任天堂的地方,是制作公司“照明娱乐”是把马力欧兄弟放在了一个美式家庭里,使得电影主题多了一层“个体与家庭”的现实张力。
只是,在看完整部电影后,还是会觉得添加的这一笔有些多余,和整部电影的架空世界观和轻松快乐的风格很不协调。
好在电影没有在这个点上深究,哪怕马力欧和咚奇刚被困在鱼肚子里,通过谈论彼此的父亲实现关系的和解时,讨论也随着一句俏皮话戛然而止。
马力欧兄弟
相较之下,反派酷霸王的改动则丰满许多,任天堂游戏一贯的设计原则:老少咸宜,被电影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即便是反派也让人觉得有趣才行。
因此,酷霸王被设计成了一个纯情男子,会弹琴会唱情歌,它征服世界的初衷仅在于打动公主的欢心,而他对马力欧的敌意则来自于爱情中的嫉妒。
影片中最具解构性的一个片段是,当酷霸王的部下们终于发现,自己的老大处心积虑地征服世界仅仅只是为了赢得公主的欢心时,全部傻眼并感到丧气。而当酷霸王说如果公主拒绝就毁灭蘑菇国时,部下们顿时恢复了干劲,山呼海啸般地欢呼了起来。
酷霸王的傻和无厘头,与部下们的恶欲叠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反派作恶动机,这意外的现实主义,又使酷霸王从纯粹的恶中剥离出来,是电影里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喷火的酷霸王
电影中最值得称赞的人物改动,即对公主形象的颠覆。
在过往的《超级马力欧》系列游戏里,公主一直都是等待着被解救的对象。宫本茂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好的游戏能够使玩家产生满足感。在游戏普遍被认为是男性在玩的时代,“拯救公主”的桥段无疑很好地满足了男性玩家的心理需求。
但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在电影里重复这样的剧情无疑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在电影《马力欧》中,对马力欧与公主的人物关系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马力欧要救的不再是公主,而是他的弟弟。
公主亦从一个形象和符号,变成了丰满的角色:自信果敢、能力超群,充满责任担当和领袖气质。而且,公主与马力欧是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甚至是马力欧的启蒙者。
电影中,公主踢碎恶龙
这种对公主形象的现代化诠释,是十分值得鼓励的。只是,这种改变仍不算彻底。在影片的最后,公主尽管有着与马力欧不相上下的实力,却仍然只能在马力欧与酷霸王决战时,在一旁加油打劲。
拯救世界的英雄为什么是马力欧,其实并没有逻辑上的支撑,只是角色定位不同造成的结果。
这种角色张力是无法在《超级马力欧》的游戏框架里得到解决的,因为这是这款游戏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