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即利用感温液热胀冷缩的性质使感温液体积发生变化来显示温度)
2. 温度计刻度常以摄氏度来标注,符号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
实验室常用的是玻璃液体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包括感温泡、玻璃毛细管和刻度标尺三部分,感温泡里装有感温液(水银、酒精或煤油)。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使用时温度计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感温泡(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晶体: 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 (钼铅矿、石英、巴西石、岩盐、黄铁矿等),常见非晶体: 玻璃、松香、蜂蜡。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体,没有固定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曲线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从周围物体吸热,使液体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沸腾条件:到达沸点,持续吸热(加热)。
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同种物质,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即空气流速)。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玻璃上的水滴,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如: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樟脑丸、钨丝、干冰),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如:霜、冰花),要放热。
升华作用:
(1)干燥食物
(2)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3)人工降雨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备注:“白气”、雾是液态;南极空气湿润,是因为冰的升华。
总之,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温度不能说传递,热量可以传递。
20、融化试验装置和融化试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