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第四部,也是“大秦帝国”的收官之作。喜欢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大秦帝国”系列精品辈出,前三部作品中最低评分也高达8.5。然而,《大秦赋》自开播以来评分却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截止目前已只剩下6.2分,追剧的观众也从赞不绝口到吐槽不断。造成《大秦赋》口碑*的原因有很多,剧情拖沓是一处比较明显的败笔,比如秦王嬴政诛*嫪毐这件事就前后播出了十几集,比许多电视剧整部播出时间都要长。那么历史上的“嫪毐之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否如《大秦赋》中那样山回路转,跌宕起伏呢?
众所周知,嫪毐是个假太监。他因得到太后赵姬的宠幸而飞黄腾达,被封为长信侯。当时秦王嬴政还没有亲政,朝政大权主要掌握在摄政太后赵姬手中。所以嫪毐在赵姬的庇护下愈发肆意妄为,史书称“事无小大皆决于毐”。此外,嫪毐在发达后开始广招门客,家僮舍人多达数千,这些人就相当于是嫪毐的私人顾问和卫队。
不过,嫪毐虽然看上去不可一世,但实际能掌控的权力却跟历史上那些权臣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战国时期还没有真正出现中央集权的现象,一些大贵族手中的权力甚至能与王权相抗衡。秦国在这方面虽然比东方六国好很多,但宗室和大贵族依然握有不小的权力。所以嫪毐尽管捞着了部分二手王权,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政治上的“暴发户”,离呼风唤雨的程度还相差甚远。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有人向秦王嬴政告发了赵姬与嫪毐私通并育有二子之事。嬴政得知后大怒,于是打算在这一年自己冠礼亲政后对嫪毐下手。嫪毐听闻自己与赵姬的私情东窗事发后,自知嬴政必然不会轻饶,所以就在嬴政前往雍城举行冠礼时,矫王御玺及太后玺调集附近地方军及自己的心腹、门客发动兵变,史称“蕲年宫之变”。
在《大秦赋》中,“嫪毐之乱”的过程跌宕起伏,叛军一度攻占皇宫,咸阳街头血流成河。关键时刻多亏名将王翦飞师勤王,以及大秦百姓自发加入平叛队伍,军民联手终于将嫪毐叛军击败,这才确保了大秦山河无恙。从观剧效果上来说,《大秦赋》中这段“嫪毐之乱”还是让人颇感惊心动魄,然而历史上的“嫪毐之乱”却远没有这么复杂。根据《史记》中的记载:“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毐等败走”。也就是说,嫪毐及其党羽在“嫪毐之乱”中被砍死了数百人就一败涂地了,根本不存在任何悬念。王翦没出手,秦国百姓也没出手。通过伤亡人数判断,这就是一场规模很小的叛乱,弹指间就被平定了。
此外,《大秦赋》中还强行加戏,让秦王嬴政早早就预料到嫪毐会发动叛乱,然后当叛乱开始后嬴政又被*了个措手不及。这不仅自相矛盾,而且也不合逻辑。叛乱这种事情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必须要直接掐灭,嬴政怎么可能拿这种事情来钓鱼执法。况且当一切尽在掌握之后又被打得险些江山不保,这也实在说不过去。事实上,历史上的“嫪毐之乱”只是嬴政亲政过程中的一个插曲,以嫪毐的实力,即便听之任之也不会对秦王及大秦江山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大秦赋》又名《大秦帝国之东出》,作为一部讲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正剧,却在细枝末节的“嫪毐之乱”上大加渲染。总共78集的电视剧,笔者看到50多集还没放到秦军东出。几乎从不给电影、电视剧评分的笔者也实在忍不住上影评网站上给该剧点亮了一颗星……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