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与母亲
当许世友派人把母亲第二次从大别山接来身边时,他亲自动手为母亲生火盆,每天的洗脸洗脚水,他不让任何人端,每次亲自端到母亲面前。尽管许世友夫妇无微不至、尽心孝敬,可母亲还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想回老家。许世友只好尊重老人家的心愿,把母亲送回大别山区老家。但他始终不能消除惦记母亲之心。
后来想到大儿子许光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与奶奶的感情很深,就劝说在部队服役的许光回老家工作,让许光代替他伺候奶奶尽孝子贤孙之道,这样他心里才踏实了。母亲去世时,许世友正赶上军务在身,不能回乡料理丧事。他朝着家乡的方向双膝跪倒以示送别。
重情重义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许世友接到报告:一名在登城战斗中身负重伤的敢死队员,弥留之际呼唤“许司令”。许世友闻讯后立即赶到医院,队员以最后一点气力,说了半句话:“我上海家中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女儿,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想往下说时就咽气了。许世友摘下军帽,向烈士遗体致敬,随即吩咐医院方面清理了烈士遗物,记下了他老家住址和亲人姓名。许世友始终记着这件事。
上海解放后,他第一时间就安排人去寻找。但由于相关信息太少,仅有的线索中断,此事没有了下落。
1957年10月,许世友赴沪参加一个会议,见到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黄赤波,托他帮忙寻找烈士遗孤,虽然上海公安部门尽了很大努力,费尽周折,但依然没有找到,还把整个查访情况写了专题报告,便结束了这项工作。按常人来说,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许世友心里始终惦记着。
1959年4月,他再次见到黄赤波时,又说“那件事我还要拜托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找到了烈士遗孤。许世友获悉后非常高兴,特意给孩子捎去糖果、饼干和文具。
许世友与士兵们在交谈
许世友虽然个性刚烈,也有感情细腻的一面。他以独特的方式关爱身边每一个工作人员,远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凶”。遇有工作人员家属来队,他都会安排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对工作人员的过失,只要不是品质问题,他都能宽容。
许世友的警卫员回忆,自己曾一时疏忽闯了祸,心想肯定要受处分,当有关部门征求许世友对其处理意见时,许世友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不是故意的。这位同志跟随我多年,非常忠诚,我的意见,一不处分,二不调走,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就行了。”首长的宽容令警卫员非常感动,他认真吸取了教训,从此在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
公私分明1968年秋,许世友大哥的孙子许道焰中学毕业后没有升学的机会,就返乡务农。一年多后,许道焰到南京军区去看望许世友。许世友问这问那,非常热情。
许世友与战士切磋武艺
许道焰见他心情不错,就试探性地说道:“三爷(许世友排行老三),这次还有一件事,就是想请你给县里领导打个招呼,给我找一份工作干,到化肥厂当工人也行……”
许世友沉默了好久,觉得侄孙提的事情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原则问题,但又不好发脾气,就笑着说:“道焰,你爷我,管不了这个事情。”
许道焰说:“您是大军区司令员,又是有名的将军,只要你给县里写个字条,我的工作就解决了。”
许世友态度更加坚决,他说,我不是许家的将军,我是人民的将军,我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能乱用;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你现在在家种田不也很光荣吗?
许道焰回去后扎根农村,后来入了党,还担任了村党支部*,在社员中口碑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