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北平年景》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
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
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
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
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内皮辣酱,
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
中国人所有的庆贺仪式,都离不开吃食。
春节更是如此。
除夕这天,家人围坐,赴一场热闹的家宴。
桌上摆着数道最可口的饭菜,寻常烟火里,藏着春节绵长的温柔。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人与食物,总在记忆的脉络中互相缠绕,每种食物,都承载着浓浓的爱意。
新春佳节,记得和家人吃一顿和和气气的年夜饭。
看家人笑脸盈盈,就不再畏惧前路辛苦。
5
丰子恺
《过年》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
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
吃年夜饭的时候,
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
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
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
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南北气候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过年风俗。
在北方,除夕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包饺子。
在南方,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后便围炉而坐,嗑着瓜子,边吃边聊,诉说着一年来的辛酸苦辣。
而丰子恺的老家,更有着“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的新春规矩。
不论是哪种风俗,都承载着新年最美好的意义。
新的一年,和家人一起贴一贴对联,赏一赏烟火。
最简单的幸福,就藏在最凡俗的细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