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声为什么叫漫才,为什么叫非遗相声呢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22 11:01:08

宋金杂剧砖雕 装孤色 山西博物院

不过,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来看,参军戏与此后的宋金杂剧,也与百戏之祖傩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王国维在《宋金戏曲考》中,对宋金杂剧中的“竹竿子”做了专门探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条中,也记有“参军色执竹竿子作语,勾小儿队舞”的内容,《梦梁录》卷三“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条,记录第四盏时,“进御酒,宰臣百官各送酒,歌舞并同前。教乐所伶人,以龙笛腰鼓发诨子。参军色执竹竿拂子,奏俳语口号,祝君寿。杂剧色打和毕,且谓:‘奏罢今年新口号,乐声惊裂一天云。’参军色再致语,勾合大曲舞。”可见,作为宋代杂剧中参军色的“竹竿子”,他的作用就是喊吉祥语,所谓的“祝君寿”,其实也就是千秋万岁之类。没有本质的不同。他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勾出舞蹈队。在这点上,与早期日本万岁表演中,一个口颂千秋万岁吉语,另一个击鼓舞蹈的情形,有一种内在的对应。

这种竹竿子通过演变,在宋金杂剧中,存在光杆,鞭形,芴形等,对表演进行着节奏上的控制。在河北武安固义村的傩戏《打黄鬼》中,有一个手拿长竿子的人,就是用竹竿子指挥表演,而他本人,也是一边在唱着,他的装扮,也就是“头戴没翅乌纱(即幞头官帽),身穿红色蟒袍(即宽衣)”。

日本相声为什么叫漫才,为什么叫非遗相声呢(9)

垣曲县坡底村宋金杂剧砖雕 山西博物院

唐保成在《傩戏艺术源流》一书中,深刻地将宋金杂剧中的竹竿子,与傩戏中的霸王鞭做了探源,在各地傩仪中,有的叫做霸王鞭,有的叫做祖师棍,打邪鞭,据清代范兴荣所著《啖影集》卷一中,他记载了在他家乡十二月的乡人傩“跳神”仪式,说是扮神者手持竹鞭,在半路上用鞭击打路人,“举国若狂”,......“主翁肃衣而迓之,谓之‘接财神’。神曰:‘增福增寿!多子多孙!牛马成群!金银满库!’”而北京的霸王鞭又叫做“打连湘”,清代乾隆年间所编的戏曲折子《缀白裘》六集《花鼓》中,有打连湘的情节,其中三个脚色,一个是贴女,以歌舞为主,净扮其夫,手持锣锤,付扮相公,手持扇。

而到了民国时期《戏学汇考》卷八所载的《打花鼓》,其中的剧本绘有附图,其中旦角挎腰鼓,公子持折扇。

日本相声为什么叫漫才,为什么叫非遗相声呢(10)

《打花鼓》图

由此,与傩戏的发展轨迹相同,日本漫才的形式,从早期简练的乞吉祥,到日后丰富多彩的含有诸多曲艺要素的漫才,其大体的走向,也正是如此。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张亮亮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