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们第一次到北京校园演出的时候,很少有学生看过昆曲,但十几年后,他们可以自己组团演出《牡丹亭》,这个意义非凡,我觉得这是中国青年学生一种集体的文化觉醒。但我们昆曲的前途还是有很多危险的地方的,所以还需要有新人出来,好好保护我们的瑰宝。一个文化的成就有时候是相当脆弱的,需要很多人的投入。”
研讨会开幕式合影
9月17日,由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联合主办的“传承与传播: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东南大学举行。在开幕致辞上,当年以“昆曲义工”之力推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作家白先勇通过视频发言,他在回顾青春版《牡丹亭》制作契机和十几年来传播传承之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昆曲前途依然存在危机的担忧,并呼吁能有更多人接力加入“昆曲义工”和传统文化传播的队伍中来。
白先勇视频连线发言
白先勇再谈《牡丹亭》,推动青年学生集体文化觉醒
在这场全国多地学者云集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起探讨了《牡丹亭》近20年对中国昆曲复兴传播所做之贡献,观摩了2021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发展和传承传播,进行了各抒己见的交流。
而白先勇也在这场研讨会上,再度谈及了自己当年做这部作品的初衷。既是出于当时昆曲式微弱、观众老化,也是因为昆曲是他心中以最美形式来表现中国人最深刻感情的传统文化艺术,应该让更多中国的年轻人看到。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2004年,白先勇联合多地艺术家共同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台北首演,迅速引发轰动。此后在苏州、北京、上海开启全国巡演,特别受到青年观众的喜爱,所到之处几乎全部满座。在美国连演12场,之后又在伦敦、雅典等西方众多地方演出。
青春版《牡丹亭》在把昆曲传播到海内外同时,更是把昆曲带入校园。白先勇回顾说,光在北大就演过四次青春版《牡丹亭》,北大学生在网上写说,现在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一种是没看过的。
而从北大开始,这部剧在全国各个大学巡回,“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甚至于安徽的合肥的中科大,从来没演过昆曲的,我们去全国各地差不多三十多所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从来没有演过昆曲的,都是几千几千学生看,看了以后都非常非常的兴奋,他们发觉中国传统文化原来这样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感的表现是这样的动人、这样的含蓄、这样的深刻”。让白先勇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昆曲的美学、昆曲曲中的情感,现在的青年学生都接受了。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在此之后,白先勇先后在北大以及苏州、香港、台北等高校开展昆曲课程。2018年从北京16个大学海选青年学生演出校园版《牡丹亭》,获得巨大成功,在青年学生中极大地推广普及了昆曲艺术。“让昆曲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是我们的宗旨,我希望借着昆曲,希望这些学生亲近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中国文化有所启发,看到了‘美’,看到了‘情’”。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昆曲到今天已经走到这个地步,的确青春版《牡丹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青春版《牡丹亭》于昆曲复兴之影响,白先勇如是直言,但他也依然对昆曲的前途有一些忧虑:“我们昆曲的前途还是有很多危险的地方的,所以还需要有新人出来,更多地努力,好好保护我们的瑰宝。非常感谢我们一路走来,有大量的这样一个昆曲义工的大队,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艺术上的贡献,财务上的贡献,各种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传播方面。”
白先勇题字
青春版《牡丹亭》点燃昆曲复兴火把,还需更多人接力守护
就在这场国际研讨会举办之际,青春版《牡丹亭》迎来第400场演出,这一制作用青春的演员,培养青春的观众,延续了昆曲的生命力。
与会学者谈到,青春版《牡丹亭》不仅点燃了昆曲复兴的火把,掀起了昆曲复兴运动。在昆曲经典剧目的传承、昆曲新美学的建立、昆曲进校园的尝试、昆曲传播的新尝试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昆曲艺术在新时代的振兴。
青春版《牡丹亭》亲历者、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在分享时提到,昆曲的复兴最为重要的是将昆曲背后的民族文化继承发扬,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全世界。
《白先勇传:情与美》作者刘俊呼吁青年学子继续将昆曲传承传播下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苏州昆剧院原院长蔡少华说,在后疫情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对昆曲的传承和传播产生新思索、探索新思路;
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地三校同学也在研讨会上进行了线上联动。
三所大学都与昆曲渊源深厚。1922年,我国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吴梅先生将昆曲的种子带到南京,带到了东南大学。他不仅在大学的讲台上讲授昆曲,又组织学生们成立“潜社”,学习词曲创作,曾盛极一时。曾于北京大学任教的吴梅也是将昆曲领入北大之人。
同学们都在分享中提到,青春版《牡丹亭》是他们既是打开昆曲大门的一把钥匙,又是他们传承昆曲的一束火把。而纪录片把这个过程记录成影像,从中可以看见一代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生,他们会用自己的力量促进昆曲在校园传播,守护昆曲、传承昆曲,为传统文化传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