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姜大牙即将娶亲的日子。
没上过学堂的姜大牙在蓝桥埠富绅,朱二爷手下当伙计,因为长得精壮,人也机灵,不到十九岁的他就已经在米店里独当一面。
眼看姜大牙已经成人,作为干爷的朱掌柜也开始张罗起他的婚事。
一是怕自己脸面上过不去,二是为了收住这位后生的心。
眼下日本人来势汹汹,有姜大牙这样的汉子来护卫,安全总归是有个保障。
于是便有电视剧开头的那一幕,曾当过掌上明珠的韩秋云,一想到自己要嫁给那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姜大牙,她就心如死灰。
在即将出嫁的那一天,韩秋云就准备好了一条白绫。
她恨透了把自己当作物件来买卖的表叔表婶,要是她父母还在的话,就算当不了城里的千金小姐,韩秋云也能过上一个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但要怪就怪她的爹娘被钱财迷了心,非要在大水中,去抢那些不属于他们的浮财。
一场梦也,一场空。
最后只能苦了自己还未成年的妮子。
但到这个时候,表叔表婶自然不会放过眼前这个摇钱树。
和朱二爷的这桩交易,将决定他们是否能给自己的儿子攒下娶亲的聘礼。
姜大牙虽然对娶亲不是很上心,但朱二爷给他操心的事他也没必要、也没理由拒绝。
但韩秋云是个烈女子,即便送亲的队伍把她捆在了花轿上,她也丝毫没有妥协意思。
趁姜大牙还在水蛇腰那里学习的间隙,韩秋云钻了一口子,在挣脱绳索后,便跳进了河里,并一口气跑进了蓝桥埠的后山林子。
但要想彻底逃走也没那么容易,表叔表婶的队伍很快就追上了她。
而这时另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洛安州巨贾的儿子陈三少陈墨涵撞见了这场追捕。
早年上过学堂的韩秋云曾与陈墨涵是同窗,他们接受过新式的教育。
在大概了解情况后,陈墨涵便挺身而出。
陈家在当地虽然也算是大户,但这种明媒嫁娶的大事,外人想插这个手,也不好看。
更何况交了聘礼的姜大牙也不是一个好打发的主。
平日里就喜欢听说书先生讲《三国》、讲《水浒》的姜大牙,对摆在眼前的这场英雄救美也有几分兴致。
论耍横,在蓝桥埠姜大牙就没怕过谁。
更何况是眼前这个吃红墨水的白面秀才,眼看两人下好了赌注,摆开了架势,准备一决高下。
但耳边的炮声搅乱了他们的决斗,也打散了这场娶亲。
朱二爷担心的没错,那年春上就打进中国的日本人还是光顾了这座小城。
眼看炮火扎进了城中,救干爷心切的姜大牙暂时丢下了韩秋云,并承诺马上回来救他。
惊魂未定的韩秋云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一旁的陈墨涵也作出承诺,让韩秋云等他回来。
姜大牙虽然看起来不正经,但却是一个说到做到的血性汉子。
在招呼车夫把朱二爷送到安全的地方后,他就立马回头去找他还未娶过门的老婆。
但此时韩秋云却遇到了险境,先于姜大牙和陈墨涵找到她的,是看到花姑娘就起色心的日本人。
正当韩秋云拼命反抗时,提着大刀的姜大牙冲了过来。
经常为朱二爷保驾护航的姜大牙,早就习得了一身的武艺。
数刀下来,还未反应过来的几个日本人就被劈得魂飞魄散。
而随后赶到的陈三少也在姜大牙与日本人搏斗的间隙,一棍子干掉了一个。
但四手难敌枪炮,此地自然不宜久留。
在和半路上遇到的朱一刀会合后,他们很快便脱离了险境。
但刚停下来,姜大牙首先想的,却是跑反之前还未开始的比武。
此时的陈墨涵既悲愤又无奈,眼看国家就要亡了,堂堂七尺男儿却在这里想着风月。
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把连“商女”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姜大牙给惹恼。
而正当他们为这比喻还是鲤鱼争论不休时,韩秋云爬上山头,在她眼底下,是沦陷于炮火中的蓝桥埠。
至此,姜大牙、陈墨涵、韩秋云、朱一刀这四个人,也开启了一段错综复杂且跌宕起伏的革命历史。
到了晚上,收拾好情绪的四人开始研究起未来的打算。
蓝桥埠自然是回不去了,而面对这种情况,姜大牙和陈墨涵异口同声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投军,打日本人”。
姜大牙平日里就不太瞧得起这个只会读书的阔少爷,但自从白天看到他奋起*了一个鬼子后,也算对他有了改观,但一口一个陈三少爷让陈墨涵很是不满。
这时他们总算是有个共识,但眼下去麒麟山投军抗日就有好几只队伍可以选择。
坐在一旁的朱一刀本来就是姜大爷的铁杆兄弟,对大牙哥的话是言听计从。
但这种事,即便是在江湖摸爬滚打多年的姜大牙,也不好随便发表意见,反倒是把话头交给了读过书的陈墨涵。
其实陈墨涵已经拿定主意,在学校里就接受过共产主义思想的他,早就想好了要去投奔王老师,加入新四军,这是一支真正在抗日的队伍。
姜大爷和朱一刀虽然没什么学问,但他们却知道一些消息,朱一刀首先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应该去投奔国军。
在他看来,比起缺衣少食的新四军,国军才是一支正规的部队,但陈墨涵却对朱一刀的意见不以为然。
国军虽然待遇比新四军强,但抗日却很不积极,遭老百姓唾弃。
要想*鬼子,还是得去找新四军,韩秋云很满意陈墨涵的发言,而姜大牙在一旁看出了猫腻,便让韩秋云表态。
姜大牙还心存幻想,说不定以后投奔了国军,凭他的一身胆气和本事,准能混个司令或者团长。
到那时,韩秋云自然会对他另眼相待,但韩秋云却铁了心不跟姜大牙走。
到了第二天这四个人要下决心的时候,要么往北走,去蓼城,投奔国军,要么往南走,去梅岭,投奔新四军。
陈墨涵自然不用说,但韩秋云却拿定了不和姜大牙走一个方向。
哪怕姜大牙愿意跟陈墨涵一同去往梅岭,韩秋云也要拗着,去蓼城。
在蓝桥埠,那些女子谁敢这样不给姜大牙面子?
眼前这个没娶过门妮子却让他如此难堪。
姜大牙虽说受不了这个气,但也是个堂堂正正的血性汉子。既然这根绳拧不到一块去,干脆就放了她,不能让人瞧不起。
临走时还放出豪言:“以后有事说一声,我姜大牙照样两肋插刀”
与陈墨涵分道扬镳的姜大牙虽然说了这样一番豪情壮语,但心里还是觉得有些窝囊。
自己也算是响当当的汉子,却被一个白面书生给比的体无完肤。
窝着一肚子火的姜大牙,此时就想马上成为像戏文里的将军那样,上阵*敌,名扬千古。
论*鬼子,我姜大牙从不装孬
比起陈墨涵的学识,姜大牙对眼下这场战争的理解,只能从说书先生的戏文中,找到对应的情节:吃饷、*敌,征战四方,当一个打天下的将军。
凭他认识的几箩筐大字,他还不足以理解什么是主义,以及区分有哪些主义。
事情发生到这里,却出了戏剧性的变化。
想着投奔王老师的陈墨涵和韩秋云,意外闯入了七十九军石云彪部和高汉英部的国军内斗。
等战场打扫完之后,陈墨涵和韩秋云被迫编入了国军。
而在另一个方向前进的姜大牙,半夜里,就被驻扎在他们要走的路上的新四军给抓住了。
在战时,这种情况往往有被枪毙的风险,谁都无法保证这两个突然出现在驻地上的陌生人不是敌人。
但这一次,姜大牙撞上了他的运气,这支部队的首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他在蓝桥埠救过的一个先生。
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姜大牙和朱一刀,见状也不再见外,张口便要了两碗吃的。
在这里,剧中没有讲到原著中的一个细节,姜大牙所要投奔的国军在不久前和杨廷辉的部队还是敌人,而杨廷辉之前被追捕也是因为高汉英的国军。
如果在这里姜大牙讲明了他和朱一刀要去投奔国军,怕是不好收场。
杨廷辉看到眼前这位救过自己的年轻人,也动起了自己的心思。
眼下自己的根据地需要扩张,急缺人才,特别是能打仗的人才。
但杨廷辉也很清楚,这两个人并不是奔着自己来的,他们要找的,是之前在这里驻扎的国军。
在看透了姜大牙的心思之后,杨廷辉用坦诚打消了姜大牙的顾虑。
先是明说了他们的目的,然后说了有关昨晚和高汉英一同作战的事情,并声明以前的摩擦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是抗日统一战线,都是兄弟。
这样一来,他就能让姜大牙知道,你心中的顾虑是多余的。而且,你投奔国军与投奔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抗日,都是*鬼子。
机灵的姜大牙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含义,但在新四军打鬼子,不符合他对参军的想象。
此时的姜大牙想要当的是戏文中威风八面的赵云关羽,而不是连枪支弹药都无法保证的新四军。
所以在和朱一刀秘密商议过后,便决定“吃饱了,抹抹嘴,抬腿走人”。
但这时就像戏文中,英雄难过美人关那样,东方闻英的出现让姜大牙忘却了心中的“荣华富贵”。
同样是灰不溜秋的制服,穿在东方闻英身上就是别具一格,就是让人看着舒坦。
就此,姜大牙便表态,国军是不去了,就当新四军。
于是,没有革命信仰的姜大牙,加入了一支由信仰组建的军队。
这条路既磨炼了他,也成就他。
只是这时姜大牙还不知道,大字不识几个的他,竟然会因信仰,为一种去旧革新的事业赴汤蹈。
《历史的天空》精讲视频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