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他是湖南作家,却用东北方言写出了传世的红色经典》怀念老作家周立波,就顺势介绍另一位湖南颇有成就的当代作家水运宪。
当年的水运宪意气风发,显得很年轻。这是我委托朋友老高为他拍摄的
最早看到水运宪的名字,是上世纪80年代初读大三期间。那时,他在《收获》1981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中篇小说《祸起萧墙》。在作品中,他揭露了封建特权、官僚主义等时弊,受到了读者们的普遍好评。《祸起萧墙》成为水运宪的成名作、代表作之一,1983年3月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后,他开始在文坛名声鹊起。 1984年8月下旬,长春电影制片厂邀请国内文坛最活跃的小说家到长影开笔会,水运宪自然名列其中。
得知他到了长春,我立刻去长影的招待所拜访,约他为我工作的报纸副刊写稿。因为在场的都是名气不小的中青年作家,包括王东满、谭谈等,我就递上名片"广而告之"。后来,我又到长影去了几次,都是观摩外国影片(很多还没有翻译成中文,都是现场口译),虽与这些作家坐在同一放映厅里,却跟本没有时间交谈,约稿的事情也就没有办法跟进。
几天后,我意外地收到水运宪的信,信中答应写一篇稿子给我。10月15日,笔会结束一个多月后,他又写来一封信,信中夹了一篇三四页的文稿。他在信中说:"……离开长春时,给您写了封信,应允给贵报写一随感。回来后,具体事务性工作拖伴,到今天才匆匆写了一个千字文。可能难以满足您的要求,只好请您斧正。如不能用,尽可放弃,不必过虑。"信的末尾,他还特意告诉我他的通讯处是"长沙.湖南广播电视艺术团","望今后加强联系"。读罢信,我对水运宪颇有好感。在字里行间显示出的谦逊有礼,让我格外敬重这位年长我5岁的老大哥。
因为报纸工作太忙碌,我与水运宪并没有保持长期联系。但通过查找资料、关注报刊,我对他有了进一步了解。1948年5月5日,水运宪出生于湖南常德。从出生到30岁,他没见过父亲。儿时的他,顽皮、倔强而又好胜。1966年18岁的水运宪就弃学进常德电机厂做了一名学徒工,并学会了制氧、翻砂、机械操作,曾长时间当电工。经历了十年动乱,自认增长了见识,他开始尝试写作。1978年他写出了剧本——《为了幸福,干杯!》。1979年他调湖南广播电视艺术团从事专业创作。同年,在著名剧作家曹禺帮助下,他的多幕话剧《为了幸福,干杯!》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舞台,在上海、北京上演,获文化部1980—1981年度优秀剧本奖。1982年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专业。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他调湖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同年6月,其中篇小说《雷暴》获《当代》文学奖;20集大型连续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在全国放映,获1987年度优秀电视剧金鹰奖。 1989年他出版长篇小说《庄园的*》。1990年11月,他深入特区采访、钻研,创作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股票,叩击中国大门》;此后又创作了大型电视政论片《金海岸,闪光的思路》,并亲自担任制片、导演、剪辑,公映之后,获珠海市为颁发的"宣传经济特区特殊贡献奖",1992年5月,由湖南省委、省政府为该片颁发"湖南省优秀文学艺术奖"。
人到中年仍然风流倜傥
晚年,水运宪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天不藏奸》获全国最佳收视奖。由于创作成绩突出,他曾多次获省委、省政府奖励。 水运宪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南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文学界》杂志社主编,湖南省青年文学委员会主任,湖南省影视文学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兼任湖南省政治协议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委员会常委。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20集大型连续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是水运宪最受欢迎的作品。这原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在湘西实地采访几百名仍在世的土匪、村民与解放军后写出的一本小说,后被改编成电视剧。剧中号称"东北虎"的英雄刘玉堂智斗土匪头目"钻山豹"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人们并不知道,乌龙山这个地名是虚构的。多年以后,年过花甲的水运宪才透露其中原委:该剧按照参与指挥了湘西剿匪的一位老领导的意思原本取名为"湘西剿匪记"。水运宪认为文学作品使用虚拟地名更好。改成什么名字呢?一次,水运宪来到老领导的办公室,见到一只茶叶罐,那是一盒台湾出产的"冻顶乌龙"。受启发,他顺口说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地名乌龙山,便取名《乌龙山剿匪记》。该剧播出后,一度万人空巷。该剧后来反复重播,成为了几代人脑海中的经典之剧。
水运宪近影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多次搬迁,水运宪给我的第一封信已经无法找到了,幸好第二封还保存完好,勾起我尘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