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韩寒电影的独创特色。
韩寒是谁?他是靠写作出生,他的书吸引着无数文艺青年追读,他将书中的金句运用到了电影世界,极致运用。
所以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耳边不断听到金句,配合本片文艺怀旧式的配乐歌曲《Que Sera Sera》、《女儿情》,不断触动观众的情绪。
但其实金句是经不起推敲的,它让台词极致唯美,却无法表达人物性格。
可偏偏韩寒就是能写出成千上万的金句,他让整部电影都是金句。他让每个角色说话节奏快、金句脱口而出,观众想仔细琢磨一句话的时候,下一句已经来了。
在这样万花筒式的金句中,不知不觉演完了电影,让喜欢的观众感觉不明觉厉,二刷、三刷。
二、极致“细思极恐”的人物
本片的两位主角江河和马浩汉是两个极端。
江河是个极端理想主义的人,有着诗人的气质,他追梦、逐梦。
马浩汉是个极端现实的人,他从小在社会摸爬滚打,被“现实”坑了一次又一次。
导演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块,恰巧是“本我”和“自我”的矛盾融合。
本我:指原始的自己,有梦,有理想,代表江河。
自我:现实的自己,在社会上混着,代表马浩汉。
所以这部电影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成长旅行。
以下做一个有意思的推论——
倘若将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叫做A的人,江河和马浩汉都是A内心的两个人格,来重新解读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样的呢?
A买了一辆车,他决定先去见一下他青梅竹马的朋友周沫,然后去见一下他通信十八年的笔友刘莺莺。
用一段跨过中国线的旅程来为自己即将到来的三十岁留下纪念。
苏米是A在途中的偶遇,是A一见钟情爱上的女孩,却激发了A体内人格的第一次斗争。
“江河”人格觉得苏米很好,愿意无条件帮她。
“马浩汉”人格说,“喂,你别傻了好吗,苏米是个骗子啊。”
两个人格为此争吵。
爱情来临,理想的人格相信爱情,现实的人格却指出爱情残酷。这个世界没有爱情童话。
在旅行的后段,A遇到了路人阿吕,阿吕想要搭顺风车。
善良的“江河”说,行,你上来吧,我们一起去看“旅行者卫星”。
现实的“马浩汉”说,别让他上来,不要相信陌生人。
最终当阿吕把车偷了跑走时,A内心的两个人格爆发了,决裂了。
理想和现实打了一架。最终“本我”和“自我”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