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这个实验视角看故事,会获得更有趣的体验。
但这绝不是幻想空谈。
其实电影中的很多人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都富有极致性——极致的理想主义,极致的现实主义。
电影通过“极致人物”的刻画,让观众更快理解这个角色。
江河太理想,马浩汉太现实,胡生太“白痴”,苏米太容易为爱奋不顾身,刘莺莺太“克制”,阿吕太满嘴胡言。
在一个个极致的性格中,角色人物是什么样的,都被贴上标签,观众可以较为轻松的理解每个角色的决定。
理解是最重要的,如果观众不理解这个角色为什么这么做,就会困惑,产生影片的“槽点”。
而《后会无期》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它用极致性格让观众进入人物的内心。
三、极致情怀
纵观很多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例如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苏有朋的《左耳》,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这些电影的票房成功都离不开“情怀”二字。
这类电影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人群:80、90后。
即将老去的80后,正在脱离青春的90后,他们恰巧是电影院最主力的观众。
以上影片抓住了80、90后的情怀观,在现实里遍体鳞伤,看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怀念初恋,怀念逝去的青春。
而《后会无期》将情怀用到了极致。
朴树唱着,“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后会无期》本身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青春旅行式的公路电影,冒险未知的前方之路。
邓紫棋唱着,“当一个人成了谜”,所有角色的心中都藏着满目疮疤的往事秘密。
电影用了五段式的告别——
1、青梅竹马的周沫
匆匆地见了一面,又匆匆地离开,谈论起往事,但都留在回忆里,这是对初恋告别。
2、一见钟情的苏米
喜欢上一个别人都说是骗子的女孩,可就是只有“你”一厢情愿的相信。
相信她说的每一句话,对她留恋,久久难忘。但还是要分开,这是对你爱的人告别。
3、刘莺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