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文言文教学设计,曹冲称象一等奖教学设计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29 07:42:02

曹冲称象文言文教学设计,曹冲称象一等奖教学设计(1)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直接免费下载本文档至手机。

曹冲称象

文本分析: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相关内容改写,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小时候想出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故事,表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课文配有1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避免理论的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课时安排:2课时

曹冲称象文言文教学设计,曹冲称象一等奖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体会“到底”一词表达的意思。

【要点把握】

1.认读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起因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工具“秤”。

导语: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呀?(课件出示菜场、超市的人员给顾客称东西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秤”)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物品。你同妈妈去菜场买菜,去超市买水果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用秤称一下重量。我们如今使用的大都是电子秤,但是在电子秤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称重工具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图。(出示一杆秤的图片)

预设:课件出示关于秤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秤杆、秤砣”等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秤”。

2.出示谜语并猜出谜底,板书课题,导入本课学习。

四条大腿粗又圆,两把长刀硬又尖。全身披挂银盔甲,后面甩根细皮鞭。(谜底:大象)

(1)板书课题:曹冲称象。学生齐读,提出质疑。

预设:曹冲为什么要称象?他是怎么称象的?

(2)认识“曹”和“称”字。“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禾”,右边是“尔”。

(3)区分“秤”与“称”字,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区别。

指导:“称”与“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学生容易混淆误读。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看图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4)简单了解曹操和曹冲。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冲(196—208)字仓舒,东汉末年人,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深受曹操喜爱。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查出后多读几遍。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读下列词语, 读准加拼音的汉字。

曹冲称象文言文教学设计,曹冲称象一等奖教学设计(3)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①同偏旁的字。

木字旁:“根”“柱”“杆”。课件出示树根、柱子、木质栏杆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木字旁识记生字。注意“杆”是个多音字,在“枪杆、一杆秤、杠杆”里读ɡǎn,在“旗杆、栏杆、标杆”里读ɡān。

言字旁:“议”“论”。课件播放学生课堂小组讨论的小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再现理解“议论”的含义。这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构成词语“议论”,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②加一加、减一减识字。

砍=石 欠 员=口 贝 柱=木 主 称=秤-平 尔

站=立 占 岁=山 夕 止=正-一 杆=秆-禾 木

③比一比识字。

“重”和“量”:这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④字谜识字:“上”多一竖。(止)

(2)交流其他识字方法。

4.出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底]半包围结构,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最后一笔点不能漏写。

[站]立字旁的提要写得短,右下边的“口”要写得稍大一些。

[船]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右边的竖弯不带钩。

[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的最后一点不能漏写。

(2)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教师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姿势正确,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预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教师还要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如生字记得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由读课文。

过渡:曹冲为什么要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同学们在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读课文要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大家轻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学生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故事中有曹操、曹冲、官员们这些人物。)

3.教师引导,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过渡: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起因;再就是故事发展的经过,也就是过程;最后是故事的结果。同学们已经将课文读过几遍了,那现在能和老师一起分一分吗?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起因);第二部分是第3、4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经过);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结果)。

4.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啊,我们要来看看故事的起因,大象是

哪里来的?为什么要称象呢?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大象是哪里来的?有哪些人去看大象?

(大象是别人送给曹操的;看大象的人有曹操、曹冲和官员们。)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交流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①思考: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②学生画一画大象的样子,教师课件出示大象的各种图片,感受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③指导朗读:“又高又大”要重读,表现大象的特点。

④教师引导:“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分别像什么:____像____,____像____。

(4)交流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②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预设:教师可问学生:官员们看象、议论象是先后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学生能回答出是同时进行的,再告诉学生当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时,就可以用关联词“一边……一边……”。

③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

曹冲称象文言文教学设计,曹冲称象一等奖教学设计(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