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二战的欧洲战场都是装甲车飞机大炮的钢铁横行,那么太平洋战场就是实打实的用人堆出来的了。
可以说,即便是在欧洲战场的后期,我们也能见到交战双方的坦克对决,飞机缠斗,甚至是深海潜艇的搏命。
但是在遥远的太平洋战场,自从军国主义日本决定发动战争的那刻开始,越来越单薄的国家资源就注定它只能用人口弥补国力的不足,最终使得这场战争成了一场拼人头的绞肉战。
硫磺岛,处在太平洋最西端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岛,二战中却成为了美军的噩梦,日军的坟场。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电影《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家书》一起走进那个炮火连天的硝烟年代。
战争的准备在战争的一开始,美军就对硫磺岛进行了长达3天的炮火准备,美国海军战列舰的大口径舰炮,以及数不清的其他火炮将成吨的炮弹倾泻到日军的阵地上。
但是,美军指挥官依然对3天的炮火准备不满,按照计划,美军需要整整轰炸日军阵地10天,但是由于政治需要,这一数字削减到了3天,这一举动招致了舰队指挥官的强烈不满,在《父辈的旗帜》中这一点得到证实,怒火冲天的指挥官甚至对上级破口大骂。
原因很简单,通过《硫磺岛家书》,我们得知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阻止了日军在海滩修建工事的做法,在他的建议下,日军把所有的重装备和绝大部分兵力都搬进了折钵山中,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在美军这种饱和轰炸下,任何海滩上的工事都将灰飞烟灭。
随着战争的进行,在《硫磺岛家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通过日本士兵的角度看到了整个美军舰队,这个站在山上的士兵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没想到美国居然有那么多的军舰在外面向他们发射炮弹,庞大的舰队证明了栗林忠道的正确,也为之后日军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战斗开始随着炮火准备的结束,美军开始潮水般的涌向滩头。《硫磺岛家书》中,面对属下一次又一次的催促,栗林忠道很聪明的选择滩头都挤满美军士兵后在选择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