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射箭
梦想就像箭靶子
如果你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足以佐证这句台词的,是电影里发生在教导主任身上的故事。
一方面,他是学校里严格到极致的老师,忍受不了任何成绩糟糕的学生;
另一方面,他的养子曾是省高考状元,但后来因为一次普通的受挫,却精神失常。
你没有听错,不过寻常的挫折,成了压垮状元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的事情,其实并不少。
还在媒体的时候,我就报道过一个考入名校的县高考状元。
毕业后,他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
你永远也想不到,他们是怎样打烂了一手好牌。
但现实就是如此,绊倒他们的,不是一双尺码偏大的鞋子,是鞋子里的沙子。
清华北大,甚至状元,从来不是目的。
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而是要努力适应社会。
你不要总逼着孩子赶路,也要抬头看天,告诉他们梦想真正的箭靶是什么。
孩子都有一个神奇的感受器
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爱ta
在整部电影里,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这句台词。
是的,不要以为你的所作所为是独立的,孩子其实都可以感受得到。
你怎么样,孩子可能就会是什么样。
你的三观,会彼此传染,会对孩子言传身教。
几个月前,和妻子吵架,我在家里摔了一次书。
没想到,上个月,才2岁多的儿子,因为我们没答应他的要求,突然就摔了家里的东西。
他们暂时还不会学习,却会模仿。
知乎上,有个问答曾经被无数次引用。
问题是: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响?
底下一个高赞的答案是:
20多岁时,我突然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
电影里,因为马皓文从不轻易认输,努力上进,儿子马飞慢慢成了和他一样的人。
好的家庭教育,从来都是家长的言传身教,用你正确的三观,去影响孩子。
对不起
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马皓文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我看到邻座的中年男子流泪了。
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马皓文饱含歉意的话语,是对自己不称职的自责。
入狱,收入低微,有太多的东西,让他不能为儿子马飞付出更多。
然而,这个世界上哪有天生完美的父母。
为人子女时,你总是觉得父母太普通。
你有太多的期待,他们无法满足。你有太多的要求,他们总是搪塞而过。
而当你终于为人父母,就会发现,平衡事业和家庭是件太难的事情。
既要努力赚钱,又要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
既要抓住手中的每一分钱,又不能委屈了儿女。
你心里曾经有过无数次海啸,但你从来不想让家人知道。
你总是责备自己做得不够,不善表达,不能给孩子最好的,但你已经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