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迁徙史,明朝洪武年间南京大迁徙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30 16:37:25

为什么是山西

朱元璋为何要将劳动力补充来源锁定在山西呢?这是由当时山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当元朝末年中原地区兵荒马乱天灾不断之时,山西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那些年,以上这些灾难都很少波及到山西,可以说是风调雨顺丰收连连,经济相对繁荣,人口不减反增,再加上中原地区逃难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来到了这里,因此,这里的人口增长速度就更快,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为189万1千多人,河北为189万3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却高达403万人,竟然比两省之个还多,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

这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将劳动力补充来源锁定在山西的根本原因所在。

洪武大移民

洪武六年(1373年),随着山西和真定(今河北正定)一批老百姓迁徙到安徽凤阳,洪武大移民正式拉开序幕。

明洪武年间迁徙史,明朝洪武年间南京大迁徙(5)

自此之后,从洪武六年(1373年)至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实际上也就是建文四年,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失败后,其“建文”年号就被朱棣革除,改为继续沿用洪武年号)的30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从山西组织了10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其中大部分都安置到了受元末动乱影响最大的中原大地上,为扭转建国之初国家的颓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就是洪武移民的来龙去脉,接着就是永乐大移民。

永乐大移民背景

永乐大移民的背景我们还得从“靖难之役”说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明洪武年间迁徙史,明朝洪武年间南京大迁徙(6)

建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翦除来自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们的威胁,于是就在自己初来乍到、皇位还未坐稳的情况下,匆匆采取“削藩”政策,终于惹得四皇叔——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历时4年,最终以建文帝朱允炆彻底失败,其人不知所踪,朱棣如愿以偿登上皇位告终。

前面我们就说过,战争是要死人的,尤其是古代那种短兵相接的战争,死的人就更多了,再加上“靖难之役”中,燕军所到之处,许多老百姓纷纷组织起力量,帮助政府军抵抗南下的燕军,待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曾经对抗过自己的百姓大部分都被朱棣报复性地屠戮掉了,而燕军南下,经过的正是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中原大地,也就是说,洪武年间,朱元璋处心积虑地通过移民政策补充起来的人口,在“靖难之役”中又遭到了朱棣的巨大破坏,中原地区荒凉的局势又再次加剧。

因此,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为了尽快恢复中原大地的农业生产,沿袭了父亲朱元璋的移民政策,再次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迁徙。

明洪武年间迁徙史,明朝洪武年间南京大迁徙(7)

永乐大移民

这次移民迁徙,朱棣同样将目光锁定在了受战火破坏较小的山西。

于是,自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15年间,朱棣又先后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从山西迁徙出了大量的百姓,充实到受战火侵袭严重的北平、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而朱棣这背后的目的,也和父亲朱元璋相同,也就是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夯实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

洪武永乐大移民的深远影响

洪武永乐移民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人类大迁徙行动,它历时近50年,从山西迁徙出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充实到各地,其规模最大、范围之广、耗时之久,可谓空前绝后、旷古烁今!

这次大迁徙大移民,不仅使当时的人口分布更加合理,更是加速了当时移民与当地土著居民在文化上、习俗上的交流融合,为大明帝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元史.顺帝本纪》

《明太祖实录》

《明史•成祖本纪》等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