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逼成了一个机器,考试机器,工作机器,那些人该有的鲜活在她身上都失去了光泽。后来她和罗素的婚姻出现问题,也和她的性格有关。
她怕输,所以选择沉默和逃避。而毕然是毕胜男的反面,他一事无成,渴望成长却没有方向。哪怕长大成人了,依然被毕大千管教着。
他很会说大话,实际上是一个内心自卑的表现。可想而知,在毕家,成绩不好,调皮捣蛋都是毕大千眼中的输家。
各种打击和嘲讽,让毕然的性格变得软弱。毕家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家庭中是常见的,父亲是权威的代表,子女和妻子只有服从的份。
同时,“成功学”的理念贯穿始终,你的快乐不重要,成为人上人才重要。
- 03
再来看看罗家。
罗家和毕家完全不同,罗母强势,罗父软弱。因为大城市出生的背景,他们家不信奉成功,只讲究行乐和享受。
在对茜茜的教育上就很明显,毕家要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罗家却希望她成为小公主,无忧无虑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罗家的一双儿女也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罗素性格里有一丝软弱,他就像一只猫,守住自己的窝就可以了。
对生存,他没什么危机感。所以和毕胜男的相处中,他始终是顺从的那一方。
罗丹是罗素的姐姐,性格却强势,同时从小被灌输“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理念,以至于三十几岁,一事无成。
她本来嫁了个有钱老公,对方也无法忍受她总是掌心向上,最后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罗家和毕家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差距,但都谈不上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罗家太放松,毕家太紧绷,所以才有了虎妈猫爸的局面。
- 04
毕家和罗家的冲突,说到底是两种教育理念的摩擦。
毕家的“成功学”,成就了毕胜男,也毁掉了她该有的幸福,同时把毕然推向另一个极端。罗家的享乐主义培养出了罗素的小男人,罗丹的不思进取。
中国家庭最好的教育该是什么?其实我蛮赞同里面唐琳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过于关注成绩。
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和成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今社会上,有很多工作上能力很强的人,但是她们的生活却充满恐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