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一手抖是第几集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02 00:28:13

《急诊科医生》的长片花里有一段何建一与另一角色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说现在这个社会啊,经济发展太快了,物欲横流。”“被这洪流裹挟着往前走,至于这么活着是为什么,我没空去思考。”

一句话颇有“娜拉走后怎样”的即视感,这也符合导演郑晓龙对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判断:“我们国家逐步步入小康社会,物质问题早就逐步减少了,让人变得更加善良和美好,这是我们的初衷。”

所以,我们在剧中既能看到创作者对“医生”这一职位的高度还原,也能看到从人的角度对剧中这些医生的关照:开篇第一集何建一就因为自己的坚持而间接害得一位年轻有为的医生枉死,从此患上了手抖的心理阴影;之后江晓琪又深陷先救亲人还是陌生患者的纠结、还惨被冤枉;

医生也是人,不是神。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努力在扮演神的角色,却也只是无限接近而已。他们也有情绪,也很难控制自己的主观判断。鼓励全社会重新看待医护人员,让社会少一点戾气,这是郑晓龙想表达的主题。

何建一手抖是第几集,(9)

或许从这里,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年事渐高的导演仍然满腔热血想要打造这部《急诊科医生》的初心,他努力地想讨论一下,吃饱穿暖以后,我们该往哪去?

何建一手抖是第几集,(10)

美国医疗剧最好的是氛围营造

“医生像医生,而不是偶像”

豆瓣上《永不放弃》的词条中有一条短评,盛赞该剧为“中国版《ER》”。《ER》是什么?中译名为《急诊室的故事》,94年开播,至今已播出十二季,于2005年完结。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

这确实是郑晓龙私心最偏爱的医疗剧,一直追看,是老粉丝了。之后,他又一连看了《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等大热医疗剧。在他看来,美国医疗剧最大的优点是氛围的营造,整个医院都像那么回事儿。

而且,医生也都像医生该有的样子,而不是演员,更不是偶像。“美剧的医疗剧里,医生都是很真实、让人信服的,他不会把角色偶像化。这也是我的剧里的要求。”郑晓龙说。

具体怎么落实?先是把演员们都派到各医院去体验生活,据悉王珞丹就去医院体验了足足一个月。体验回来以后,郑晓龙会从表演的细节上对他们有所要求,例如走路的步速和说话的语速都要够快,性格塑造上也是,急诊科是十万火急的科室,慢悠悠的人一定干不来。

例如该剧分检台这一场景中一个演护士的演员,一场戏,无数患者轮番上前求助,有问热水的:出门直拐向右;有问挂号的……一个一个来,口条清晰、说话利落、快速判断、态度友好,这一下,这家医院对外的专业形象就显现出来了。这一场戏充满了动态感和紧凑感,令人印象深刻。

何建一手抖是第几集,(11)

配角和群演尚且如此,张嘉译和王珞丹两大主角的演绎也有几分水准:张嘉译自不必提,王珞丹则算是第一次扮演医生,郑晓龙透露,之所以找她来演这个角色,是因为觉得她身上有一股英气,有风风火火干大事的劲头,她的气质合适。

而小娱觉得最有趣的是,在剧中何建一和江晓琪两人的感情线设置较为特别,不是一般男女天雷勾动地火的炽热感情,而是一种基于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的肝胆相照。

正如张嘉译此次扮演的角色不再是高大全的完美男神,反而是有些自负和古板的“怪老头儿”,王珞丹心中也始终有对父母之死放不下的执拗,超强的自尊心使其在治不好病人时甚至会痛苦得自虐。

某种程度来说,这两人不止是医术高超的医生,本身自己也是心理疾病不轻的“病人”。所以,“我给你治病,你给我治病,别怕,有我呢”,便成为了年度最窝心的台词之一。还是回到那个主题:将医生还原到人本身,探讨每个个体的困境,这样的主题,足以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何建一手抖是第几集,(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