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中演员与乐队配合的问题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07 05:21:07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跟我学》栏目,邀请到了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杨少彭、国家京剧院一级琴师赵建华、香港著名月琴演奏家雷群安、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鼓师马勇,合作录制了一期特别的节目——实力派演员与高水平乐队亲密合作,完美再现京剧艺的艺术魅力。

京剧表演中演员与乐队配合的问题,(1)

在哪次节目中,琴师赵建华老师一再强调伴奏中的“节奏”与“旋律”,京胡所渲染不到的地方,用月琴弥补,加上鼓师的精彩配合,使得整体旋律与演员的演唱紧紧融在一起了。节目既能让观众戏迷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又能使琴票、演唱者学到知识,让大家在享受音乐的同时真切体验、理解伴奏与唱腔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用其恰到好处来表达的美妙意境,这对于专业演员和票友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本期节目的主唱是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演员杨少彭。杨少彭年轻但功底深厚,得其父杨乃彭先生传授杨派唱腔,当今梨园界杨派继承人最佳者唯“杨氏父子”。关于对“杨氏父子”的唱腔与演艺,我做过以下总结:梨园界众所周知杨宝忠是杨宝森之堂哥,二人长期合作,相得益彰,杨宝忠先生的舞台艺术修养帮助杨宝森先生成就了自身的舞台艺术成就,二人珠圆玉润配合默契,互托互罩的关系,在梨园界当之无愧兄弟一对好角,再加上杭子和先生的板鼓,三人被梨园界誉为三绝,成就杨派。而杨乃彭先生是杨宝忠先生的亲传弟子,又跟周啸天等诸先生学戏,广采博众;杨宝忠先生是京胡圣手,这是没人能比得了的,杨乃彭先生跟随其师学琴,将京胡的伴奏与其唱腔微妙的结合在一起,这对于他的演唱技艺帮助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少彭师从其父杨乃彭先生,间接得到杨宝森先生艺术的真传,一般演员除去听录音外,是没有这个资本条件的。杨乃彭先生对于艺术极其讲究,对于少彭的艺术更是严谨,少彭天资聪慧,灵性极好,对于唱腔的每个字反复琢磨,演唱独特。

笔者最近在听好几个版本、派别的《文昭关》,从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现在好多演员对唱腔节奏的掌握不明确,或许也认为无限量的拖长节奏能赢得多一些的掌声,以体现自己的艺术特征与其他人不同,但是这样做给琴师,鼓师及乐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乐队伴奏必须要随他的演唱尺寸去拖长节拍,其实结果往往是失去了人物,失去唱腔的美感,无思考性的哗众取宠,是无艺术含金量的。将所谓“一板三眼”的节奏改为四眼、五眼,听起来很别扭。笔者认为凡是唱腔要美,要流畅,自然和谐统一这是不能改变的,创新并非是要破坏规矩,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改变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合理合情合意,在继承中去不断创新还是硬道理。

由此可见,自古英雄出少年,可师傅也是英雄引路人!“师傅”很重要,一流的师资才能带出一流的徒弟,希望我们的国粹艺术沿着这样的道路不断往下延伸。(本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09级硕士)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