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功德林战犯,关押着诸多国民党的封疆大吏。
*要求所有国民党犯人掌握一技之长,做到自食其力;所以功德林的高级战犯,也要参与轻微劳动,才能符合规定。
于是乎,省主席学理发,兵团司令铺棉花,封疆大吏踩缝纫机,枪杆子换成绣花针,诸战犯因为没有经验,闹过不少笑话。
就拿缝纫组和理发组来说,帮狱友缝纽扣的时候,针头失误刺入脖子;理发的时候,差点割掉耳朵;拿剃刀剃头,愣是剃进了医生那里……
而本期文章要带来的内容,便是功德林趣事,封疆大吏学手艺,参加劳动。
一,政策规定,轻微劳动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1956年说起。
国民党陆军中将、军统大特务沈醉,原本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监狱。
那里原本是国民党监狱,是沈醉残*中共烈士的地方,解放后则用来关押沈醉、宋希濂、王陵基……等等高级战犯。
群众去祭奠烈士的时候,偶然间认出了沈醉,于是揪住这个大特务的衣领,逼问父兄在哪里?群众虽然嘴上没有明说为父报仇,但摆明了是想动粗。
解放军战士救出沈醉,随后就把此人送到了北京功德林,和别的高级战犯一样,统一保护了起来。
(沈醉)
沈醉到了功德林,跟原单位老同事相互问候,但说的并不是你好,而是说“你来了?”“你也来了?”“没想到你还活着……”“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相聚……”
能进功德林战犯所的人,当年多数都是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例如黄维、杜聿明、汤尧……
*为国民党犯人定下了一条改造政策,要犯人能自食其力,这句话的重点是所有国民党犯人都要接受改造,中下级犯人占了大多数,而高级战犯毕竟是少数。
前者罪恶较轻出狱早,后者罪恶深重,自然关押的时间要长一些。
主要意思是,让国民党犯人体会穷苦阶级的艰难,而且又能掌握一技之长,出狱之后可以养活自己。
到高级战犯这里,显然改造政策要灵活一点,毕竟功德林的战犯每个月的生活费高达十六块,自食其力的可能性不大。
按照沈醉的回忆,功德林的改造,是以思想为主劳动为辅,这样既执行了主席定下来的政策,也能让高级战犯象征性地参加劳动。
(黄维)
改造学习也是自发的,从未强制执行,例如黄维就提出设计永动机,为能源梦想而努力,科学院亲自为图纸提出改进意见。
功德林采取的是自愿报名量力而行,可以选一到两个感兴趣的项目,如果健康不佳或者都不感兴趣,则无需参与改造。
确实有人想着不参加,不过高级战犯私下里议论纷纷,倘若不参加改造,虽然共产党不会说什么,但战犯所说的“同学”指定不答应。
大概意思就是:各战犯都罪孽深重,所以功德林分成了学习小组,然后让“同学”之间相互批评。
例如黄维就总是挨批评,毕竟他性格倔强,还有那永动机的梦想,在部分人看来不符合实际。
于是乎,黄维练就了“放响屁”的绝活,每当被批评的时候,左边屁股一抬,就是连串的响屁。
谁要是批评黄维放响屁,他就反唇相讥,要对方不要把发言和放屁联系到一起。(每当出现这一幕,沈醉就捂着肚子去厕所,笑够了之后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