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漫游2061深度解析,太空漫游2061梗概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12 23:21:06

新版《太空漫游四部曲》

科技先知:通讯卫星之父

太空漫游2061深度解析,太空漫游2061梗概(5)

阿瑟·克拉克

(1917.12.16 —— 2008.3.19)

在许多年中, 阿瑟·克拉克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伊萨克·阿西莫夫一道被称为“科幻黄金时代的三巨头”。

但与其他两位风格不同,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极强的预见性和准确性,联合国、NASA和互联网都从他的书中受益。

他在1945年便撰文提出通信卫星概念并证实其技术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誉为“世界通信卫星之父”。

太空漫游2061深度解析,太空漫游2061梗概(6)

这种基于科学事实的技术预测式风格在《太空漫游》四部曲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早在人类第一次登月之前的1964年,克拉克与库布里克一同构思并创造了电影与小说中令人惊异的太空场景,

包括太空站中的失重与人造重力、月球地貌(比实际略为崎岖)、从月球及宇宙飞船上看地球等,其细节与真实性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毫不过时。

太空漫游2061深度解析,太空漫游2061梗概(7)

这与克拉克坚实的数学物理学背景密不可分,更是他写实风格的最佳写照。

在《2001:太空漫游》中发现号先飞近木星,利用其巨大的重力场产生所谓的“弹弓效应”,使宇宙飞船沿着第二段旅程方向加速,飞向土星最神秘的卫星——土卫八伊亚佩图斯。

而1979年航海家探测器就是使用这样的操作模式,首度详细探测太阳系外围的巨大行星。

而在《2061:太空漫游》中人类利用新型“冷融合”反应来驱动,大大提高了星际旅行的速度。

1987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报道了萨哈罗夫正在研究的课题就是有关“冷融合”。

难怪阿瑟•克拉克在《2061》后记中写到:“我一直以为我在写科幻小说,也许我错了。”

太空漫游2061深度解析,太空漫游2061梗概(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