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只是推荐了一本郭沫若的《李白和杜甫》,淡淡地说:“不用准备什么,养浩然正气就行。”
而为了“养气”,辛柏青足足准备了几个月,他翻看《李白和杜甫》,诵读《李白全集》,甚至研究唐史。
第一次试镜,辛柏青穿上戏服,上好妆发,照了一眼镜子:“导演,我觉得我可以演李白了。”
陈凯歌看完了扮相,直接发话:“我也觉得可以了。”
正式开拍后,陈凯歌对辛柏青显然非常放心,“不用走戏,直接拍。”
第一天拍完9个镜头后,陈凯歌嘴里不停念叨着:“对对,都对,李白就是这样的。”
最后原本20天的拍摄计划,2天就全部搞定了。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辛柏青就是友情客串,可是了解了他几个月的付出,然后真正看完那5分钟表演,才知道他的演技多么精湛。
他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像一个个木楔,砌进了稍纵即逝的台词与动作之中,这5分钟,是整部影片的精华。
比如辛柏青读到了杜甫描述李白的诗句“长安市上酒家眠”。
他觉得李白应该是不修边幅,手上沾着墨,头发蓬松,似睡非睡,给人一种松弛的状态。
所以表演开始前,他小酌了一杯酒,带着微醺的醉意,坐在地上,眼神迷离。
别人这么演,会显得疯疯癫癫,可他却演出了,李白的自在洒脱,这是他让自己崩溃后找到的状态。
比如李白在金龟背上挠痒痒的动作,是辛柏青自己设计的。
他觉得李白这种性格的人,在皇宫和在家里一样,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个设计,堪称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