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陕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孕育发展了优秀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秦腔是元明之际流传于关中一带的劝善调及当地民间音乐与关中方言结合形成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秦腔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厚重的文化背景。在秦腔发展与传播的各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都深深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秦腔艺术源远流长。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他所作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
秦腔以汉族的艺术文化为主体,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音乐,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虽然秦腔主要分布在中国陕北地区,但它承载的感情及热血无比深厚,它象征着华夏人民对于感情的抒发,这一艺术土生土长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脑海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秦腔也是传统戏曲音乐发展的根基,更是华夏文化被弘扬得淋漓尽致的最好诠释。
编辑:杨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