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闻网承办,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门、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协办的2023年河北省“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活动1月14日火热开启!全省各地协同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系列直播、短视频、图文、海报、H5等多种形式立体化展现河北各地精彩纷呈的年俗活动,引导网友了解非遗,关注非遗,营造浓浓家乡年味,陪各地群众欢喜过大年!
1月14日至2月5日活动期间,每日推出一张精美海报,展示各地非遗项目。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
评剧是我国近百年来成长较快、流布较广、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源于河北省唐山地区,流行于河北、北京、天津及华北、东北各省。评剧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最初的说唱艺术——冀东莲花落(俗称落子、蹦蹦),发展成为具有戏曲雏形的“拆出”阶段(即小戏,时称“平腔”);后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皮影等艺术形式形成“平腔梆子戏”;又经过“唐山落子”与“奉天落子”两个重要发展、补充时期,最后定名为评剧。
评剧角色分生、旦、净、丑四行,传统剧目约有230多部,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时事要闻、古今小说等。剧目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代表剧目有《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王二姐思夫》《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等。评剧剧目创作思想积极向上,紧贴时代,善于表现新生活,具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之新意。评剧的表演朴实自然,姿态优美,以唱工见长,韵味醇厚,吐字清楚,唱词通俗易懂,演唱明白如诉,曲调流畅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厚实的传统积淀。
2011年石家庄市评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该项目保护单位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创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传承基地,致力于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且成绩斐然。该团建团70余年来,涌现出了李哈哈、筱金珠、筱桂琴、红金霞、刘金霞、刘福芳、筱喜彩莲、尚丽华、李红霞、刘淑琴、袁淑梅等主演,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石家庄评剧”风格。
近年来,该团创排了《安娥》《西柏坡》《淀上人家》《月嫂》等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两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刘秀荣主演的《胡风汉月》也晋京演出,先后获得“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全国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