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是纯粹虚构的小说,不能当真实历史来看。(总有人记不住这点)
宋徽宗挖地道去见李师师的事,可以肯定地告诉各位亲,是假的。
why?——
(1)小赵是一个皇帝,想去青楼慰问文艺女青年,谁也管不着。
如果想掩人耳目,化个妆就行了,何必要用挖地道这种奇葩笨拙的法子。
《武林外传》第14集告诉我们,挖地道的动静很大
So,从皇宫挖到镇安坊,还不如一路敲锣打鼓的官宣:皇上去逛窑子啦!
(2)小赵和李师师"有一腿"的证据是周邦彦的那首词《少年游》,其中"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说天晚了,路上结霜了,马蹄滑了,没有行人行走了,不太安全了,不要回去了。
如果有地道,何来的"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
(3)据考古记载,当时汴京的皇城大内里面确有地道,但都是在皇宫内相通的,没发现有哪条是通向皇城外的。
假如真有出皇城的地道,后来金军把皇城包围后,皇族成员怎么就没一个逃掉呢?
3、▲图自1989年电视剧《一代名妓李师师》
李师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水浒》中的李师师基本上是虚构。
宋徽宗和李师师究竟是不是"有一腿"?是否像宋江说的那样"打得热"?正史并无确凿记载,这种不入正史的"拉链门"事件,永远是被人津津乐道。
那么,周邦彦和李师师、宋徽宗这一段风流韵事又是否属实呢?许多研究宋史的人是持肯定观点。
除文人记述,还有大臣公开上章批评皇上不该"轻车小辇"溜出宫外,委婉地旁证了这段绯闻。而写过这段故事的张端义、周密等在文史圈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
历史上的周邦彦生于公元1056年,而宋徽宗是在1109年认识的李师师。
此时的周邦彦已是五十多岁了。在伟哥还没问世的年代,这个岁数的人逛妓院有点鞭长莫及吧?而且,据史料记载,周邦彦并没有当过开封府监税。
还有就是李师师的年龄问题。
从她和北宋词人张先的交往推断,她最迟应出生于1062年。
张先也是北宋文艺圈的当红人物,专写写男女之间的缠绵之情,他有个绰号,叫作张三中: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那么1062年李师师刚生出来的时候,张先已经是72岁了。
虽然说"出门要趁早",可李师师也不能一生下来就成为名妓吧。至少也得15、6岁吧。
所以张先至少要到87、8岁才能看到李师师,再晚就不行了,因为张先89岁就去世了。
如果张先笔下的李师师就是宋徽宗喜欢的那个李师师,那么她迷住宋徽宗时就是50高龄了。她再怎么德艺双馨,恐怕也不行吧。
But,张先赞美李师师的诗词是有案可查的,而宋徽宗与李师师交往的事情也是被广为传播。
So,就有一种说法是历史上可能曾经存在过两个师师。当时青楼女子取名都喜欢用叠字,啥圆圆、依依、惜惜……有重名的一点都不出奇。
然鹅,这些绯闻真或假,对*和大才子的形象也没多大影响。
在封建时代的男权社会,这样的风流韵事到最后受伤的都是女人。
"红颜祸水"这顶帽子一扣,她就成了祸国殃民的根源。
4、《水浒传》没有写李师师的最终下落。
燕青和李师师终成眷属成为读者们的一大心愿。
98版电视剧《水浒传》将这一心愿化为现实,总算成就了一段相濡以沫浪迹天涯的爱情佳话。
靖康之耻,宋徽宗后宫佳丽们没一个有好下场,一个风尘女子更难逃命运的翻云覆雨。
李师师的下落主要有三种说法:
(1)被俘
据《青泥莲花记》(明代学者、诗人、戏曲作家梅鼎祚)载,说宋徽宗把李师师召进皇宫,册封为瀛国夫人、李明妃。
"靖康之变"时和徽宗与钦宗父子一同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