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22日至24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明珠在长春大众剧场连续3天演出传统京剧《玉堂春》、《凤还巢》、《王宝钏》,受到长春京剧迷的热烈追捧,喝彩声此起彼伏。当时,她是天津市京剧三团的主要演员。我很好奇,一个天津来的外地演员,为什么受到长春观众这样热情地欢迎?
回到报社写报道时,总编主任老任听了我的疑问,笑道:“尚明珠可不能算外地来的,从1958年到1964年,她曾在长春市京剧团工作过6年,长春的老戏迷都熟悉她。她这次来长春演出,也算回家了。
老任是湖南人,曾经是个军人,50年代转业到长春,进入报社当编辑,一干就是几十年。组织对他的评价是:“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我到报社时,他已年过半百,仍然孤身一人。他没有任何爱好,只爱京剧。从京剧的行当到角色以及各大流派的名演员的轶闻掌故,他说起来都如数家珍。
老任告诉我,尚明珠的老家在北京,1939年8月20日出生于上海。她家是一个梨园世家,她的母亲尚凌云是名角儿。她出生那年,母亲正在上海。在旧社会,梨园人家为了生存四处飘泊,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小尚明珠在上海务本学校读小学、初中。自幼接触的就是戏装道具,她每天放学之后就随母亲学戏,专工青衣花旦,后又得到宋德珠、李金鸿、赵绮霞、魏效荀、贾世珍等名家的传授。12岁那年,她即辍学随母巡回演出。每到一地,她的主打剧目必是《红娘》、《钗头凤》、《玉堂春》这三出戏。
尚明珠最初用的艺名叫“筱凌云”。当时同台演出的著名老生迟世恭提出建议:“现在的演员都是以小某某为名的,小王玉蓉、小毛建秋、小王桂卿等等,太俗了,你姓尚,又是你母亲的掌上明珠,就叫尚明珠吧!”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她一生。
1953年14岁的尚明珠拜荀慧生为师,得其亲授《红娘》、《钗头凤》等诸多荀派剧目。1956年她曾参加中央慰问团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慰问演出。1957年她加入北京春秋京剧团。
1953年尚明珠拜荀慧生为师后合影留念
1958年响应党的号召,尚明珠离开北京,支援东北文化建设,加入长春市京剧团。同年,她就创作并主演现代京剧《汽车城》及神话剧《红衣公主》,后来还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红衣公主》。1960年她因演出《红衣公主》受到梅兰芳先生赏识并予精心传授。同年她在长春京剧团饰演现代京剧《白毛女》中的喜儿。1964年她调到天津市塘沽京剧团。1965年她主演现代戏《渤海渔歌》,并参加华北局现代戏会演。1970年她加入天津文化局《海港》剧组,扮演方海珍。1972年她调到天津市京剧二团,担任主演。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她创作演出新编历史剧《负子图》主演马皇后,受到天津各级领导及中央文化部艺术局长俞琳、戏曲理论家著名导演阿甲等的重视,并参加华北地区五省市调演。
说起尚明珠创作并主演的现代京剧《汽车城》,老任记忆犹新。他记得那是一个反映长春汽车工人生活的京剧,在大力开展技术革新的活动中,汽车厂的工人发挥了敢想敢*精神,提出在不增加设备和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使生产翻一番的口号。然而,他们的工作热情却遭到保守的车间主任及技术员的反对,因而引发一系列冲突……老任最欣赏尚明珠主演的神话剧《红衣公主》,称赞她的扮相端庄秀丽,雍容华贵,嗓音圆润明亮,清脆高亢、刚柔相济。这么多年过去了,看她现在的演出,风采不减当年,唱功更加富有韵味,身手眼法也格外老道。她以荀派、梅派为宗,兼学程派、尚派,又采张(君秋)派唱法,形成自己颇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听了老任的讲解,我再看尚明珠的演出,感觉看出了点门道,也近乎成为她的戏迷了。可惜的是,几年后我调到南方,再也无缘欣赏她的演技。
从媒体报道得知,在多年的京剧舞台艺术生涯中,尚明珠坚持“艺术服务于人民”,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活动,热情培养青年演员、资助贫困学生,亲自出面协调并提供资助,促成著名院团、名家与优秀演员的域外演出,为弘扬民族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成就突出,德艺双馨的她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还是天津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六届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还被荀派艺术研究会誉为“荀派艺术传承人”。
在从艺同时,尚明珠也热心社会活动,自1968年始,历任长春市政协委员、天津塘沽区人民代表、全国第四次和第五次妇代会代表,天津市和平区第八、九、十、十一届人大常委、天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天津市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2020年7月13日,尚明珠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再过几天,就是她离世的两周年。
尚明珠在向青年演员传艺
尚明珠的女儿董圆圆,也是颇有成就的京剧演员。世代传承的事业后继有人,尚明珠应该走得安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