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画风独特 曾被家长质疑不适合儿童观看 来源:哔哩哔哩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导演刘毛宁在剧集下的评论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关于成长记忆和时代变迁的故事,儿时的困惑,给想象力提供了产生的空间,而想象又根植于成长的环境。一切都在慢慢改变,成长和乡村的改变,很多东西也像那多出的影子和小庙里的神仙离我们而去。”
从《大鱼海棠》到《大圣归来》,从《大护法》到《哪吒》,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作品佳作频现,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林林》采用了全3D渲染风格 来源:哔哩哔哩
南京师范大学跨界融合创意创作院执行院长、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常务理事张鹏说,《中国奇谭》用“做大屏的思路做小屏”,精良的制作、多变的风格契合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奇谭》用做大屏的思路和手笔,去做小屏,也就是互联网视频,这是特别值得赞赏的。”张鹏说,互联网视频便捷性强,不断更新的基因让持续创作的口碑式作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消费者的关注也“倒逼”从业人员和产业公司更加用心制作新时代下的中国动画。
“我们中国人有传统,更不缺创意”
聊起《中国奇谭》,“国风”必不可少。
《鹅鹅鹅》取材自南北朝志怪小说《阳羡书生》 来源:哔哩哔哩
用动画讲好新的“中国式”故事,不仅要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入理解,对审美要有高级认知,和观众的距离也不能太遥远。
“从中国神话中汲取创意的养分,可以助力我们的文化消费。”张鹏说,《中国奇谭》的横空出世,不仅唤醒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更证明了传统文化中,值得深挖的内容有很多。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展现中原农村的时代变迁 来源:哔哩哔哩
“把来自传统的神话故事,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影视手段进行包装,其实是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都说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自信,《中国奇谭》证明了我们是不缺创意、甚至是充满创意的。”
百年历程跌宕起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动画?
从1922年,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始摄制,到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至80年代、以《大闹天宫》和《天书奇谈》为代表的中国动画最高峰,再到2000年前后,外国动画完全占据国内市场,国产佳作难觅踪迹。走过了百年历程的中国动画,既曾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