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的深度解析,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7-30 06:03:05

《丝柏树与两名女子》1889年 92cm x 73cm 文森特·凡·高

荷兰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凡·高(1853-1890)是19世纪的代表性画家,他的名字,似乎也成了某种形容词。冲动的性格,加上正值年少轻狂,他总是和旁人相处不睦,发现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后,凡·高便渐渐被孤立在只有自己的天地里。某天,仿佛再也忍受不了阴郁的生活,凡·高为了摆脱冰冷、烦闷、灰蒙蒙的巴黎,决心前往阳光明媚的温暖南方,来到普罗旺斯的小村落--阿尔勒。抵达此处的他,瞬间为眼前景色倾倒,蓝天艳阳抚慰了凡·高,让他逐渐找回心底的那道曙光。


在一片美景中,高耸入云的丝柏树牢牢抓住了凡·高的目光。从凡·高当时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便能清楚看出凡·高的心意:“丝柏树总是深得我心,我想把它们当成创作题材,画出像《向日葵》一样的画,我甚至惊讶自己居然从未画过丝柏树。丝柏树就像埃及的方尖碑,拥有绝美的线条与匀称感,还有那股谁也无法比拟的浓绿……蜂拥而上的绿意,着实令人疯狂。”


凡·高在阿尔勒达到了画家生涯的全盛时期,有如神助般完成难以计数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星夜》、《绿色麦田与丝柏树》、《星空下的丝柏路》都诞生于这段时间。此外,《丝柏树与两名女子》也是此时的杰作之一。


沁凉的蓝天下,嫩绿色的原野宛如舞蹈般律动;绽放于田野上的花朵,黄黄红红,自顾自地艳丽。翠绿草原之上,可见直挺矗立的丝柏树。丝柏树紧紧抓牢地面且饱经风霜,光是静静伫立,就足以让人感受其看遍沧海桑田的威严;高耸入云的模样,显露清高、坚毅的气势。历经无数岁月才长成大树的树荫底下,出现了两名路过的女子,她们手中拿着美丽的花。


这幅画创作于凡·高一生中艺术热情最为澎湃的时期。他长时间待在户外作画,将映入眼帘的每一幕景色,尽收画布之中。凡·高并非单纯地描绘双眼所见,而是通过缤纷色彩传达自身的感受与情绪。超凡的笔法不亚于画中的丰富色彩,他以厚涂法呈现丝柏树形态,再以画笔二次上色,增添栩栩如生的质感;利用蜿蜒的线条与简短的笔触,增加树大分量,加倍呈现画面的深度。遍布整幅画面的旋涡,让人切实感受画家猛烈的内心波动与满腔的热情,凡·高仿佛倾泻全身之力,画下对生命的激情。


阿尔勒这座避风港虽然使凡·高的性格变得成熟,却也成为悲剧的起点。凡·高在与往来甚密的画家挚友--同住阿尔勒的高更发生一次激烈争执后,随即返家割下自己的左耳,引起轩然大波。后来,因为幻觉与失序行为日渐严重,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历经漫长的痛苦折磨后,凡·高在1890年夏季,举枪射向胸膛,试图自*。受了枪伤的他,苦苦煎熬了三天,向终生支持并赞助自己创作的弟弟西奥留下“痛苦永无止境”一言后,与世长辞。

凡·高终其一生都艰辛地活在贫穷与痛苦之中,虽然年仅三十七岁便结束了坎坷人生,但他灌注满满热情与真诚的画作,迄今仍引发世人深刻的感动。迎着强风毫无保留地晃动、仿佛快要倒下般的丝柏树,面临一波接着一波的大风大浪,恰如你我的人生;任凭动荡不止,却始终没有倒下的姿态,也让人想起了你我饱经沧桑的另外一面。

尽管穷愁潦倒,凡·高自始至终都没有松开画笔。他用浇不熄的热情,拼了命让丝柏树摇摆晃动地活在自己的画布里,静静地向世人宣告: 动荡也是人生的一种美。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