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张柔
△名将张柔
张 柔(1190—1268),字德刚,定兴县河内村人,元代著名将领。金末时期在家乡组织地方武装,后归顺蒙古,在蒙古统一中国的系列战争中屡立战功。曾负责保州城(今保定市)的重建工程,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并主持过大都宫城(今北京旧内城前身)的规划和营建工程。
张柔家族世代务农。少年时慷慨豪侠,善于骑射,在当地非常有名。
金贞祐年间,河北地区盗贼蜂起,为了反抗金朝的腐朽统治和蒙古的强取豪夺,张柔将定兴的世家大族组织起来保卫家乡。当时,同郡人张信借着张柔的声势,强娶一流亡女子为妻。张柔得知后狠狠鞭打张信,责令其归还这名女子。张信因此心怀不满,企图谋害张柔未遂。不久,张信犯罪,被判处死刑,张柔不计前嫌,将其救下。当地很多人为张柔的义举所感动,纷纷慕名投奔而来。他挑选壮士,组织起队伍来保卫家乡,使得盗贼不敢进犯。
元太祖八年(1213),蒙古军南下中原。张柔以地方豪强的身份,聚集乡邻亲族数千余家结寨自保。金朝为了抵御蒙古,竭力笼络河北地方武装,金中都经略使苗道润任命张柔为定兴县令,后升为清州防御使。苗道润向金朝廷上表力荐张柔,称其有能力,堪当重任。金朝于是册封张柔为昭毅大将军,管领永定军节度使,兼雄州管内观察使,暂为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事。不久之后,苗道润被他的副职贾瑀所*,张柔因感苗道润知遇之恩,传令苗道润的部下起兵复仇。众人推举张柔代行经略使之职。金朝因此事,封张柔为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
元太祖十三年(1218)六月,蒙古军进入紫荆关。八月,张柔率军迎战蒙古军于狼牙岭,因战马失蹄而被蒙古军俘虏,成吉思汗许他官居原职,随归顺蒙古。而后,张柔接连攻下易州(今易县)、安州(今安新西南)、保州(今保定)、雄州(今雄县)。在孔山张柔击败贾瑀的军队,擒*贾瑀,为苗道润复仇。太祖十三年冬,张柔徙治满城。金真定帅武仙聚兵数万来攻,而此时张柔仅有数百人,他派老弱残兵登城虚张声势,自己则亲自率领强壮军士出城迎敌,大破攻城金军,并乘胜攻克完州(今顺平县)。元太祖十四年(1219)春,张柔攻拔郎山、祁阳、曲阳和中山(今定州)。攻打中山时,流矢射中张柔的面颔,打断他的两颗牙齿,他拔掉箭继续奋战,最终获胜。武仙又会兵攻满城,张柔亲自登城指挥,不幸再中流矢,带伤再败攻城敌军。在一个月内,张柔与武仙交战十七次,每战必胜,冀州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座城池均被张柔占领。成吉思汗加封张柔为荣禄大夫、河北东西路都元帅,号“拔都鲁”,意为“勇士”。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的春天,张柔移镇保州(今保定)。保州作为北方名城,从北魏至元代屡遭战乱,尤其是元太祖七年(1213)蒙古南下攻取保州,野蛮屠城,史载“北兵(即蒙古兵)屠保,尸积数十万,磔首于城,殆于城等”。此后保州“荒空者十余年”,农桑废业,野草丛生,破败至极。在这片废墟之上,张柔开始了保州城的重建工作,费时长达数年之久,动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参加施工劳动的人,除了他的军队、当地的民夫工匠之外,还有大批从南方俘虏来的工匠艺人。
据《顺天府营建记》记载,重建保州的工程浩大而繁杂。一是规划营建城池。四周建起城墙,城内建市井、孔子庙堂、寺庙道观,盖造大量房舍,供民户居住,城外则修建了东西南北四关。又建有市坊、桥梁、酒馆、乐棚等政治、经济、交通、医药、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设施。同时还注意发展学校教育,改迁校址,并增设学校。二是兴修水利。保州原来的井水又苦又咸,而满城之东的鸡距泉和一亩泉甘甜可口,适于饮用。张柔组织人开挖新渠,把鸡距泉和一亩泉二水引入西城,再绕经东城分成两个支流,然后将两流汇合由小北门流出城外。同时在城郊引入蒲水,开辟稻田,河流之上“十里一起闸”,以方便水上往来和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不但解决了居民吃水的难题,而且带动了保州的美化,城内建起了四座园林——寿春园、芳润园、种香园、雪香园,其中雪香园是由唐代的临漪亭扩建而成,经历代修建,园内亭台楼阁相映,碧波荡漾,荷花满塘,清丽雅观,后来成为帝王的行宫、官衙和书院,这就是遗存到现在的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花池”。三是召集流民安居。由于战乱,保州城内居民很少,张柔“以仁政招集散徒”,帮助居无定所的流民建房舍,让百姓安居乐业,教百姓种植桑枣;采取通商惠公改革,发展和振兴商业,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保州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重建后的保州城规模空前,功能齐全。曾经破败荒芜的旧保州“楼观相望,陂池映带,若图画然,遂为燕南一大都会”,奠定了保定城基本格局。
元太宗四年(1232)蒙古与南宋结盟攻打金国。张柔参加伐金,他对部众说:“吾用兵,*人多矣,宁无冤者。自今以往,非与敌战,誓不*也。”围攻汴京时,张柔单骑陷阵,所向披靡,四进四出,金军不能抵挡。元太宗五年(1233)正月,张柔攻入汴京,他不要金帛,唯独取走《金实录》和秘府图书,后来全部捐献给朝廷,成为元朝编修《金史》的重要史料。张柔非常重视人才和图书,四处访求乡曲耆德之人及燕赵故族十余家,护送北归。史称张柔“读书略知大义”,虽身在行伍,却“乐与知书人语”。金哀宗不得已放弃了汴京,仓皇逃往汝南。很快,汝南就在张柔与宋将孟珙的两面夹攻之下陷落,哀宗自*。攻下汝南后,蒙军有一小校绑数十人准备去处死,张柔发现其中一人气度非凡,一问竟是金国的状元王鹗,便以礼相待,派人将其送回保州,后来王鹗官拜元朝翰林学士兼国史院编修官,为元朝用汉儒、行汉法作出很大贡献。金亡后,张柔入朝,元太宗为表彰他的战功,授以金虎符,升为军民万户之职。
元太宗七年(1235)十月,张柔随皇子阔出进攻宋军驻守的枣阳,张柔夺外城并绕至敌后,大败宋军,斩其将校军官十三人。后与诸军会师夺取光州,进取黄州,破三山寨,在大湖中缴获战舰,乘舰沿江而下,直抵黄州城西北角。二更时分,宋军袭营,张柔早有防备,中途伏击,俘虏宋军数百人,江中溺死无数。元军攻黄州东门,城上箭如雨下,张柔率敢死队冲击,挥戈大呼,所向无敌。宋军大恐,请求和谈,张柔方才退军。
元太宗九年(1237)张柔等受命率兵南下伐宋,一路之上所向披靡。大元帅察罕率元军攻打滁州(治今安徽滁州)受阻,打算放弃进攻,张柔请命带兵攻打滁州。在两军对垒之时,张柔连人带马被拽入宋军阵地,鼻子也被打破,他不顾伤痛,重新披挂再次冲入敌阵。战斗持续到夜晚,最后张柔率数十精兵登城,占领滁州。1240至1242年间,张柔帅蒙军进略安丰(今安徽寿春)、和州(今安徽和县)、滁州、扬州等地,给南宋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元宪宗四年(1254),他奉命移镇亳州。在这里“葺民居,建府第,城壁悉甃以甓,又为桥梁,以通归德,人民坌集,商旅舟车往来,如承平时”。并修复孔子庙,设学授徒。元宪宗九年(1259),蒙古伐宋,张柔列于中军,从忽必烈渡江,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三个多月后未能攻下该城,张柔只得戍兵白鹿矶,以作久驻之计。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称帝,张柔被召还京师,守卫大都。中统二年(1261),张柔献出自己保存的《金实录》,并奏请致仕还乡,忽必烈准其请,封为安肃公,令其第八子张弘略袭其职。至元二年(1266),加封荣禄大夫,判行工部事,负责营建大都事务。至元四年(1267),晋封蔡国公。至元五年(1268)张柔病逝,葬于满城,卒年79岁,元世祖忽必烈赠推忠宣力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谥“武康”。元延祐五年(1318),又加封汝南王,谥“忠武”。
△张柔墓
张柔墓,位于满城县城西北7.5公里岗头村月明山下,依山傍水,地势高峻。有“头枕九龙(墓地北边是九龙山),足登八宝(墓地南边是八宝嘴山),左揽日光(墓地东边岗头村内有日光 庵),右抱明月(墓地西边是月明寺),腰系银条玉带(墓地南边有漕河)”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