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个别地方的处理,例如那一句“周琦,你一个中锋,身体太弱了”,直有单田芳的评书遗韵。
高潮在当他再现出圈名言“脸都不要了”的时候。只见他脑袋一梗,脸色胀红,闭眼锁眉,极为恼火极其失望的情绪呼之欲出,极富感染力。远非秦昊微微一笑的“你看我还有机会吗”这种打卡式表演可比。
这段吐槽,不搞阴阳怪气,不去指东说西,不玩绵里藏刀,就是明晃晃单刀直入。吐槽的至高境界,是技近于骂。范志毅的技便是一个“训”字。
他的怒其不争,他的气急败坏,他的苦口婆心,直接把舞台变成了训练场,也变成了观众记忆中父亲酒后的饭桌、教导主任横眉冷对的办公室。
看范志毅这场表演,同看一场精彩的WWE观感相似。你被他们的表达,动作和标志性大招以及以假乱真的战斗姿态牢牢吸引。
因为他的出色演绎,连中间插播的硬广都好笑起来。
如果不是范志毅隐蔽到令人难以觉察的地步,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他基本没有怎么看提词器,否则他的肢体动作很难如此挥洒自如。
而奉献这样一场值得反复观摩的演出,应该是每一个表演嘉宾的追求。
说到这里,提词器在综艺节目里的必要性已经是广泛共识,我们应当尊重。它是否应该存在早已不在讨论之列。
我们要说一说的是,节目组和表演嘉宾要如何利用提词器。
这个意思,之前参加过《吐槽大会》的苏醒表达得更清楚:提词器是节目组对艺人的一份帮助和诚意。怎么使用或是说有多依赖提词器,是艺人对观众的一份尊重和诚意。
他提到,艺人准备得好,台下练得熟,提词器是当提纲看,不是当稿子看。反之亦然。
由此回想起那些磕磕绊绊、对要说的内容完全不熟的糟糕表演,现在知道这还是有提词器加持的结果,这唤起的是演员念一二三四代替背台词、歌手对口型假唱的联想。
虽然这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事,但观众的愤怒就是由此而来。因为“演得好不好”和“有多依赖提词器”的负相关关系是成立的。
其实对于节目都是有脚本的、当不得真这件事,我们的观众没有天真到毫不知情、毫无防备。
相亲恋爱类节目这些年没少看吧?曾经是要靠“坐在宝马里哭”的拜金宣言搏出位,现在靠羞羞答答出个镜,转头去干洋洋洒洒叫卖化妆品的自媒体——坐在自己买的宝马里哭,它不香吗?
家庭情感调节类节目这些年没少陪着你爸妈看吧?素人长相,奇人经历。那些个山路十八弯的知音体故事,要是没有提词器看,恐怕这些横店找过来的群演很快就要迷失在跌宕起伏的复杂剧情中,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