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0-27 01:03:59

公益记者:转载:原创 南郑民间文艺家协会 秦巴民艺 2023-10-05 14:05 发表于陕西

吴元贵

戏剧是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戏剧发源于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于人民群众。戏剧这种古老的艺术,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特色各异的文化艺术。

戏剧是舞台艺术的总称,戏剧包括戏曲,都是舞台艺术,但在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上有所不同。戏剧通常包括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台剧等,其表演方式有对话、独白、动作、演唱等。戏曲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体,通常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其表演方式有唱、念、做、打等,并包含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1)

戏剧因地域、语言、民族风情的不同,衍生出多种剧种。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剧种,如我国戏剧舞台上表演的著名剧种就有京剧、越剧、豫剧、秦腔、汉剧等。单就我们陕西戏曲舞台常见的戏剧就有京剧、秦腔、汉调桄桄、汉调二黄、碗碗腔、眉户、端公戏等。

从戏曲表演的题材大小、时间长短来看,戏曲分为本戏、折戏、民间小戏。一本戏就是一台戏,围绕一个主题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一般演出近两个小时,如古典戏《铡美案》《火焰驹》《三滴血》,现代戏《洪湖赤卫队》《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朝阳沟》等。

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2)

折子戏是本戏中的一折或一场精彩片断,是一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独立表演。古装戏的折子戏很多,久演不衰。折子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相对完整,思想观点较强,结构安排别出心裁不落俗套,能紧紧抓住观众。传统折子戏如《牡丹亭》中的《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现代戏京剧《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沙家浜》中的《智斗》,《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等。

民间小戏是由汉族民间歌舞发展而来的歌舞类型小戏以及在说唱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说唱类型小戏。小戏短小精悍,演出角色少,演出时间短,道具设备轻便,出行便捷,民间舞台多有表演。在艺术形式上,民间小戏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具有灵活性。小戏的角色主要是小旦、小生、小丑,“丑”“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如我们看到的《拾玉镯》《夫妻观灯》《刘海砍樵》《夫妻识字》《一分工》等。

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3)

南郑戏剧文化历史悠久,戏曲班子众多。约于明代出现私人戏班戏社,并在县内演出。清朝中期,汉调桄桄已盛行,汉调二黄、端公戏、汉中曲子及竹马灯等戏剧班社达到鼎盛时期。清末至民国初年,仅汉调桄桄班社就有:三春班、洪喜班、同庆班、艺华班、忠兴班、忠和班、五福班、春盛社、明治社、松柏社、常春社、复兴社、积玉社、文化班、林化班、协和社、同乐社、华生社、聚乐社、同育社、保忠社、法慈院的戏班等约40多个专业团体,演出遍及陕南、川北、鄂北、陇东等地。名气最大者为五福班。五福班于民国9年(1920)成立,由草堰塘朱万福出资金,王庚子、彭庆德等人筹办并任教师,在连山乡垭河庙开办汉调桄桄戏科班,招收学员40人。11年(1922)出科后,由彭庆德领班在南郑、勉县等地演出,影响颇大,各地争相邀请。21年(1932)改为同乐社,艺人有所增加,演出戏剧目主要有《蝴蝶杯》《甘露寺》《鸿门宴》《两狼山》《精忠保国》《鸡鸣山》《海瑞奏严嵩》以及三国、列国、封神等压台戏。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南郑县成立了南郑县新民剧社,1958年改名为南郑县人民桄桄剧团,主要演出汉调桄桄剧种。1961年9月,南郑县恢复建制,改名为南郑县桄桄剧团,“文革”中,改名为南郑县文工团,2019年,12月,改名为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汉调桄桄属于我国稀有剧种,2006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演员陶河清、许新萍被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代表性传承人。

南郑县桄桄剧团是南郑区专业剧团,担负着汉调桄桄剧种的传承和大型演出。剧团在演出本戏的同时,也编演折子戏。在陕西戏剧界颇有声望,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