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0-27 01:03:59

此外,南郑民间戏剧演出团队也是层出不穷,十分活跃。新中国成立初,原县城铺镇以店员、学生、教师为骨干,成立南郑县职工业余剧团,配合土改运动排演《土地还家》等节目。1953年后,各地共青团组建多种业余演出组织,为中心工作服务。1956年3月民歌手罗益光赴省参加民间艺术会演,获奖旗一面。1957年2月林其平随汉中民间文艺代表队赴省,为西北局、省党政领导和群众演唱山歌12场;4月,又随陕西省民间文艺代表队赴京演出,党和国家**、朱德等到场观看。1958年后,协税、红庙、喜神坝、法镇、杜家湾、山口、马家嘴、牟家坝、湘水等业余剧团相继建立,演出传统桄桄剧和汉调二黄,其他一些临时性小型文艺组织还排演端公戏、曲子戏和歌曲、舞蹈、相声、快板等现代节目。“文革”期间,传统戏被禁演,部分业余剧团的戏装、道具被毁。多数乡村组建业余文艺队,演出“革命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1978年后,全县农村、厂矿恢复和新建业余剧团12个,文艺组32个;墁坡、喜神坝、法镇等业余剧团相继出县演出。1979年6月,全县选调优秀演员排练自编节目,先在县城演出;9月参加汉中地区群众文艺调演。地方小戏《花红苗壮》、山歌大联唱《不打刘湘头难抬》、碑坝清音《只生一个好》、山歌高腔《一声号子震山崖》等4个节目获奖。后《不打刘湘头难抬》《只生一个好》参加陕西省1979年群众文艺调演大会,分别获演出一等和三等奖。1982年3月,县文化馆组建业余秦剧团,先后在冷水、高台、新集和勉县等地演出;青树乡组建杂技队,也多次赴外县演出。1982年8月,幻灯节目《只生一个好》参加北方15省(市)计划生育幻灯调演,先后获省优秀节目奖和15省(市)调演荣誉奖。县文教局、县工会、团县委和县文化馆联合举办的职工文艺调演,在县城演出两场,赴地区参加会演,获得7项奖励。1987年以业余文艺爱好者为主体的新声乐团建立,几次演出均受好评。21世纪以来,各地民间戏曲文好者先后成立南郑县夕阳红艺术团、大河坎霞光艺术团、秦声艺术团、协税汉山樵歌艺术团、新集文化艺术团、法镇汉调二黄艺术团、南郑民协艺术团等,分别演出戏曲和歌舞节目。

南郑民间演出的主要剧种有汉调桄桄、秦腔、汉调二黄、端公戏、曲子戏、眉户等。秦腔戏主要演出全国著名的传统经典剧目。汉调桄桄是陕西省9大剧种之一,发源于宋代,定型于元代,完善于明代,兴盛于清代,繁荣于民国,发展于当代,历史悠久,剧目繁多,遗产丰富。1962年根据“肚腹”剧本共挖出大小桄桄剧目723个,整理绘制脸谱200多幅。1959年~1961年由省剧目工作室出版汉调桄桄剧本11集,其中有《孟丽君》(连台戏)、《蛟龙驹》(连台戏)、《精忠保国》《闹天宫》《游月宫》《黄金台》《群英会》《摘樱会》《两狼山》《梅鹿镜》以及三国、列国、杨家将等戏约50余本。建国后,陆续编演《卖余粮》《春风吹到诺敏河》《白毛女》《沙家浜》《红色交通线》《幸福桥》《一条心》等近百个剧本。

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5)

端公戏属地方小剧种,是从端公跳神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歌舞剧。清时由外地传入境内,流行全县各地至今。端公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民国年间,流行境内的主要剧目有《十八里相送》《花亭会》《刘海砍樵》《梁祝姻缘》《双赶子》《郭瑷拜寿》《花田错》《洞宾戏牡丹》《蓝桥会》《槐阴记》《双花园》《宝莲灯》《韩相子渡妻》《打山鬼》等。新中国建立后,各地创作演出的端公戏剧目有《打麦场》《刘二娃背亲》《吹鼓手招亲》《双献料》《讨债》《赶工》《好媳妇》《一分工》《争上游》等现代戏。

解放前南郑戏剧创作人员及作品传世者不多。民国初年主要作者有岳亮(新集镇人,清末贡生,代表作为汉调桄桄《廉河玩景》和《阿芙蓉》)、田龙飞(回光乡人,擅长书法,笔力遒劲,字体雄健,颇为乡人推重)。民国19年(1930年)在上海从事戏剧工作的廖左明(法镇人),先后创作《难姐难妹》《母亲》《王先生到农村》《王先生生财之道》《王先生过年》《王八蛋才逃》《大义灭亲》《神枪手》等话剧和电影剧本,受到著名戏剧家田汉、洪深等人赞赏。

剧作家陈显远、孟学范于1953年开始,先后创作、改编移植大小型汉调桄桄剧本200多个,上演100多个,有的流行全国。汉调桄桄剧本既能演出古典历史剧,也可创作改编为现代剧。近几年,南郑县桄桄剧团先后演出《陈夫人闹朝》《五女拜寿》《宇宙锋》《御史还乡》《武松打店》等传统戏,还创作演出了《千金买笑》《韩信拜将》《红色交通线》《汉山红》等剧目。

近几年,原南郑桄桄剧团团长张昌文先后创作了《韩信败将》《红色交通线》等剧目,刘金泉赵、红创作了《汉山红》剧目。其中《韩信败将》参加全国戏曲演出,获得多项奖励。张昌文还主编出版了《汉调桄桄戏剧志》,全面介绍汉调桄桄发展历史,收录剧本几十部。

南郑剧作家陈显远、孟学范、张昌文在创作本戏的同时创作了许多小戏。还有县文化馆作家孙伯和、张瀚中以及民间业余作家也创作了许多小戏。分别被民间艺术团排演。有的小戏还参加了市省小戏展演,获得奖项。

20世纪90年代,南郑县文化馆为了收集整理推广小戏,先后编印了多种《南郑戏剧》和《南郑演唱》专辑,供演出社团演出。21世纪以来,南郑民间小戏创作比较薄弱,成果并不突出。虽然有一些小戏搬上舞台,但是由于受剧本、演出质量和经费短缺的限制,并没有涌现精品佳作。

今年,张海生发起主编了《南郑小戏选》,这无疑对发展繁荣南郑小戏创作和演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南郑小戏选》收录了18个戏曲小剧本。其中收录了著名剧作家左明曾经编演的《放下你的鞭子》,张海生、朱雪红的《茶乡恋》,张昌文的《红色交通线》《招聘》,刘金泉的《我要推出低保户》,郭建中吴元贵的《扶贫路上》《面皮王传艺》等小剧本。这些剧本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题材,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也算是南郑戏剧的一项重要成果。

回顾南郑戏剧历史和现状,南郑汉调桄桄剧团对南郑戏剧,特别是传承国家稀有剧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南郑的戏曲剧本创作和民间戏曲的编演还显得滞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好的剧本谈不上好的演出,没有好的演出团队和骨干人才,也是难以完成一部好戏的演出。戏剧是综合艺术的结晶。完成一部成功的戏剧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特别是民间戏曲社团演出一台高质量的戏曲,需要整体文化艺术的提升,需要财力的支撑。小戏虽小,同样需要高超的表演技艺和财力投入,凑凑合合是拿不出好作品的。要想繁荣和振兴民间戏剧舞台,这就需要做出许多付出和努力。一是重视戏剧创作队伍建设,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戏剧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质量较高的文学剧本;二是,对民间戏曲社团编演小型戏剧也要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对优秀剧目给予奖励。三是,民间艺术团队要加强戏曲表演艺术的修养和技艺培训,不断发现培养人才,不断提高演出质量;四是,树立精品意识,对重点剧目重点扶持,创作排演出精品佳作,为振兴南郑戏剧,服务人民群众,活跃城乡生活,铸造文化强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吴元贵,南郑人,中国民协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郑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编剧有《学农风云》,与刘金泉郭建中编剧有《藤飞山乡》《巴山赤魂》《扶贫路上》等)。

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6)

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7)

主管单位: 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南郑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南郑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文化顾问: 王继胜 刘志青 刁永泉 唐光中 李 锐 梁中效 汪建业 朱 军
熊举华 首连军 路汉旭 王庆和
刘友奇 张昌文主 编:吴元贵编 辑:张昌文 刘柱 余永福投稿*《

洪喜演员,洪喜谁扮演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