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0-29 00:48:43

图|秦思源在工作中

秦思源与老北京的声音结缘,是在2013年。

那年,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落址史家胡同24号。这处院落原本是民国著名作家凌叔华和陈西滢夫妇的居所。上世纪40年代,凌陈夫妇远渡英国,15岁的独生女陈小滢也随父母前往。从此,陈小滢在英国求学、工作,与著名汉学家秦乃瑞结缡,两人的儿子,就是秦思源。

1971年,秦思源出生在英国,8岁时和父母回到北京居住过三年。在伦敦大学读中国语言与文明专业时,他再度来到北京做交换生。正值地下音乐野蛮生长的时期,秦思源和朋友组了摇滚乐队,担任主唱,平时租住在胡同大杂院里,透过先锋与传统的缝隙打量这个古老的城市。或许从那时起,“声音”主题就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2002年,秦思源正式定居北京,从事当代艺术,但他无法回到老宅。这个失去主人的院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充作公用,后来,陈小滢将房屋产权转让给了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使它被选中作为博物馆,呈现北京胡同的历史。

博物馆的总策划胡新宇找到了秦思源。他想知道,凌叔华和家人在这里是怎么生活的,复原起来才有依据。

在史家胡同,胡新宇见到了秦思源。他脸型瘦窄,轮廓分明,一望即知有西方血统,却操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两人在轩敞的院落中漫步,看着外祖母当年招待过泰戈尔、齐白石、徐志摩等众多文化大家的厅堂、母亲年幼时居住过的房间,秦思源对胡新宇说,要在这里辟出一方空间,收纳胡同的声音。

他找来熟悉老北京生活的学者、编剧,会百余种叫卖声的收藏家阿龙,录下了卖糖葫芦、卖包子、砂锅、杏儿、樱桃等游商的叫卖声,脚铃、糖锣、虎撑等响器的声响,还有旧时北京驼队的铃声。秦思源发现,这些声音虽然还在庙会中登台,偶尔也被电视台邀请展示,不至于全然湮没,但它们从未这样被专门收录、整理过。

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5)

图|“胡同声音”展室

史家胡同博物馆多了一间“胡同声音”,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展室里,观众戴上耳机,就能进入老北京的四时与烟火。它厕身这个曾经谈笑皆鸿儒的院子,形成一种有趣的补充与对照,折射出秦思源的观点:传统文化不仅在琴棋书画等士大夫的雅意中,也在热闹鲜活的市井里。

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6)

探索人与城市的关系

鼓楼脚下的铃铛胡同里,57岁的收藏家阿龙正在一一检点自己的宝贝:黄包车的铃铛、收古董的小鼓、剃头匠用的唤头……

阿龙是地道的北京人,祖辈世居旧城,“三百多年没挪过窝”。许是因为这份血脉,阿龙自幼就好古。12岁时,他就用两个苹果从同学手中换了一枚铜钱。

接触响器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买卖古董的“鬼市”上,阿龙发现了一个金属小鼓。旁人告诉他,这是老北京游街串巷的古董贩子用的。用金属棍子敲一敲,鼓声传出,宅门里的人就知道收古董的人来了。阿龙觉得有意思,就买了下来,从此开始了收集各类响器的生涯。

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7)

图|阿龙和他收藏的响器

收的物件多了,阿龙又对老北京挑着担子的小贩们的叫卖声有了兴趣。他的父母曾经行商,熟知这些声音:卖糖葫芦和卖酸梅汤的调子不同,胭脂水粉、针头线脑的叫卖声甚至有个专门的名称:唤娇娘。阿龙和父母学了不少叫卖声,又四处找胡同里的老人们求教。他记性好,嗓子亮,听别人唱上两遍就学得有模有样。

阿龙为史家胡同博物馆录制的叫卖声,京腔悠长,透着敞亮、喜庆的劲儿,一闻即知是独属于北京城的声音。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早在2005年,秦思源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彼时秦思源在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工作,负责文化事务。他策划了一个叫做“都市发声”的项目,邀请多位英国艺术家到中国,根据城市的声音环境来创作。在北京,其中一位艺术家Peter Cusack通过电台做了一个征集:你最喜欢的北京声音。

听众的参与热情超出预料,答案也五花八门。从出租车打表声到电报大楼的钟声、打枣子的声响,艺术家一一寻找、复原。之后,项目延伸至上海、广州、重庆,声音成为无形的维度,反映着这些城市彼此各异的生活与气质。

受邀担任史家胡同博物馆顾问时,秦思源重温了2005年录下的那些声音。令他惊讶的是,它们鲜活如初,一下就把他带回了录制时的情境。“声音和人的记忆是捆绑在一起的,像一个时间机器一样,能把人调到另一个时代,感受到很多年前的情绪。”于是,他决定做“胡同声音”。

“胡同声音”完成后,秦思源还想继续记录北京更多有趣的声音,包括当下的声响。他得知,Peter Cusack 30多年来一直在做一个项目,叫做“Your Favourite London Sounds”(你最喜欢的伦敦声音),还出了一张同名专辑,收录的都是伦敦人喜欢的城市声响:电车驶过的声音,便利店的购物声,啤酒倒入冰块里溅起泡沫的声音。

秦思源认为,和伦敦同样古老而迷人的北京,也应当有一张这样的声音画像。但他自陈并不是一个怀旧分子,收集声音,是想留下时代的记录,把它们作为媒介,唤起听众的感受,比如“关于记忆,关于情感、历史,关于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他离开英国多年,依然忘不了伦敦地铁到站时沉厚的提示声“Mind the gap”(小心脚下)。

钟楼的钟声、公园里老人甩鞭子、抖空竹的声响、故宫筒子河冰裂的响动,城市、时代最细腻的生活肌理,就在这些往往不为人注意的声音中。

寻声之旅并不平坦,特别是那些正在消失的声音。过去沿街叫卖过的货郎绝大多数都已作古,秦思源零星找到的也已届耄耋之年,嗓音苍老,无法复原当时的脆亮。至于驼队,早已进不了城市,秦思源只好到北京附近的一片沙漠去找骆驼。

为了录鸽哨声,秦思源就找了近两年。2018年,他结识了鸽哨制作名家张宝桐,兴致勃勃前去拜访,却发现张家身处闹市,根本无法录音。张宝桐介绍秦思源去自己徒弟所在的黑桥村试录了一次,但效果不够理想。等秦思源再去时,发现黑桥村已经被拆了。几番辗转,秦思源才终于到张家口,在张宝桐的另一个徒弟侯春林家中录下了鸽哨声。

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