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0-29 00:48:43

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9)

图|鸽哨

秦思源曾在网络上征集市民喜欢的声音,但应者寥寥。寻找声音的历程中,孤单的他像在进行一场争夺,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赛跑,和传统的不断消亡赛跑,和都市人日益麻木的感官赛跑,力图赶在更多声音湮灭前,为它们留下一些印记。

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10)

声音滋养城市

生活中真实的美,难以复制和模拟,一旦消失,再难出现。声音,即是如此。

人们习惯了用视觉观察城市,而视频、图片等影像记录只是单纯的视觉叙述,少有人停下脚步静静聆听,留在脑海里的,多是汽车的轰鸣、嘈杂的市场、喧嚣的工地,一座城市的声音特色正在渐渐逝去。

秦思源想把曾有过的真实的声音留住。2018年,他遇到了一位合作者,对方愿意提供场地,让他建设“分响”声音博物馆。那些一直只存储在他电脑里的声音终于有了安身之处。

将于今年5月开放的“分响”,分主题收录了各类声音:自然的、歌唱的、乐器的等等,也会用互动游戏的方式探讨声音的原理与形态。老北京的声音独据一间展厅,百余种声音将配合视觉、实物等形式,呈现这座古都的昔日。

不过,更大、更丰富的声音博物馆还是城市本身。平时,秦思源很喜欢去天坛公园,那里常年都是热闹的:人们唱京剧、拉二胡、甩鞭子,生气勃勃,他一听就高兴。

声音是环境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外在显现。多年寻声途中,秦思源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声音环境里,什么样的城市能够滋养人?

在类似天坛公园这样的地方,秦思源找到了部分答案。做“都市发声”时,他把英国的艺术家们带到这里。他觉得,这样才能知道中国的市井生活是怎么样的。那些玩乐的声音令他愉悦,“可以感受到人的幸福和自由。”

后来,唱戏被禁止了,原因是“扰民”。票友们只好转去较偏远的龙潭湖公园。秦思源赶去龙潭湖,录下了京胡声、三弦声和唱戏声。同样被驱逐的,还有原来时常可见的街头艺人。秦思源担心,越来越多的声音渐渐消失后,生活的丰富性会削弱,文明也会失去色彩。“文明是很复杂的,不是说安静了就文明”。

胡新宇租下中老胡同的一处四合院作为办公场所。冬日的阳光铺满院子,落尽了叶子的树枝条分明,宛然还是旧时模样。但在院外,巷子静悄悄的,多年的搬迁、改造后,先前热腾腾的胡同声音已经消失了。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记录下2005年的北京胡同里“奶奶们推着叮铃桄榔的小推车,里面装满了从天桃市场买来的蔬菜。通体黑色的‘飞鸽’自行车不断响起铃声,提醒人们让路。一个小贩抱着一摞报纸四处兜售,路边鸟笼里的一只八哥立刻滑稽地模仿起他的叫卖声”,如此寻常巷陌的声音现在很难再听到了。

“人们为什么喜欢胡同,因为它可爱,它的尺度是人的尺度”,胡新宇说。走在不过几米宽的巷子里,抬眼就能看见屋檐,伸手就能摸到树梢。那些朴实亲切的叫卖声、谈笑声,乃至亲密的邻里关系,只能在这样的生活尺度里生长出来。

现代化让城市膨胀,高楼耸立,但人的身体尺度没有变,仍和千百年来一样,会本能地亲近适合自己的生活尺度。秦思源发布的寻找北京旧声音的视频,不少外地人也很喜欢,会留言“发自内心地觉得亲切”。其实,令他们感觉亲切的,是那些声音背后,曾经亲切、宜人的生活。

城市怎样才能适宜人居,给人养分?秦思源和胡新宇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基础:自由。“有了自由,人就会有创造力”,公共空间的声音和文化表达就有更多可能性;胡新宇则认为,应该让人“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喜欢胡同的人能住在胡同里,而不是被强制迁移,人们能够在自己喜爱的生活尺度与空间中安放自身。

鸽哨制作名家张宝桐至今还住在宣武门西大街的平房里。为了方便养鸽子,他一直不肯搬进公寓。每天两次,鸽舍里的鸽子等待主人前来放飞自己。

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响声,为什么北京电视剧里有呜呜的声音(11)

图|张宝桐养的鸽子

冬日下午4点,已近薄暮,天空透着琉璃般脆薄的蓝。张宝桐登上屋顶,打开鸽笼,十几只鸽子振翅而起,像一朵朵硕大的玉兰花,盘旋直上。其中一只戴着鸽哨,飞翔时哨声响起,穿透四周嘈杂的车声,显得格外清亮、悠长。

- END -

撰文 | 罗 兰

编辑 | 张鑫明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