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在小说《生死场》中,她简洁有力的文字描写了东北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抗日斗争。
有人说,读《生死场》时,没有读其他小说的畅快淋漓,反而觉得痛苦、恐怖、沉重。而当叙述结束之时,那些痛苦,沉重和恐怖的空气又会很神奇的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东北大地一声声呐喊,一阵阵震颤带来的力量。
萧红对生和死都投以同样的赤诚与热情,对民族和国家有着深切爱恋和期望。
当苦痛、动荡、生死,从这样一个亲历者平实到质朴的笔触中勾勒而出的时候,那支笔就如同一把利刀,在那黑暗的时代划出一道白光。
萧红的笔下除了有战乱和满目疮痍的土地,还有在土地上开出的花朵,平平凡凡生活着的人。
《呼兰河传》里她更多的是记述风土人情:“严寒把大地冻裂了。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
作家贾行家说:“我是一个从哈尔滨来的写字儿的人,你要是问我萧红写我们那儿准不准?那我得告诉你,太准了,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极简版的东北民族志.”
他评价萧红的文字就像一面纯净的玻璃窗,读她时,总以为眼前并没有任何介质。感慨她笔力的高纯度和直接,“简简单单,却无可替代。”
萧红的一生很杂乱,但她的精神却很纯粹,在纷扰动荡的乱世,她只管把手中的笔放在贫穷与女性身上。
也许是童年如影随形的寂寞感,也许是独自漂泊的本能恐惧,萧红的一生都在寻求爱和温暖。
每一段感情,她都是飞蛾扑火地投入,却都遍体鳞伤。
五分之一的生命都被用来和萧军恋爱,却忽略了自己是个文学天才!
萧红生后,《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选为20世纪100部最重要中文小说第九。
她被称为“文学洛神”,与张爱玲齐名“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许鞍华还为她导演了一部《黄金时代》。
真想借聂绀弩的话对她说:“你是《生死场》、《商市街》的作者!你应该想到自己文学上的地位!你应该往上飞,飞得越高、越远、越好!”
萧红一生都在寻求依靠,却忽略了最好的依靠其实是她自己!
本文作者:木木
责任编辑:李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