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的主旨50字,式微的阅读及答案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0-30 10:32:08

批评国君逃亡不归荒废国政

——《诗经·邶风·式微》解析

北郭先生

式微的主旨50字,式微的阅读及答案(1)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一、翻译

日月当明而不明!日月当明而不明!作为主政一国之国君,为什么总是逃亡在外不回国?要不是因为国君您的事情,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奔波在外风餐露宿?

日月当明而不明!日月当明而不明!作为主政一国之国君,为什么总是逃亡在外不回国?要不是因为国君您的困窘,我们这些人为什么辗转跋涉在泥淖中?

二、字词

式微。朱熹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此解值得商榷。微,日光不明,比喻国君逃亡不归,不尽国君之本分。

胡不归。胡,为什么,表反问,并非表设问。“胡不归”的意思是“应当归”。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微君之故。微,要不是,否定性假设。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故,事。

胡为乎中露。中露,露中。为了押韵而颠倒语序。露与泥相对。露,晴天。泥,阴雨天。有人认为露同路,虽可解通,但不如霜露之露形象生动。

微君之躬。躬,通“窮”,穷也,处境困窘。将躬解释为身体或亲自,则难以解通。

三、押韵

微、归,上古音系均在微韵部。

故、露,中原音韵均在鱼韵部。

躬(窮)、中,上古音系均在终韵部。

四、主旨

欲说《式微》主旨,当从古代的黎国说起。

黎国曾是殷商王朝的属国,在今山西长治境内。周文王在图谋殷商之前,有一个试探性的动作,就是借商纣王赋予的征伐大权,一举灭掉了黎国,史称“西伯戡黎”。

武王灭商后,黎成为一个封国。一说封给帝尧的后裔,赐侯爵,称黎侯;一说封给封给武王的异母弟弟、伐黎主将毕公高之子,建立姬姓黎国。

春秋时,黎国迁都于今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距离赤狄潞子国不远。周宣王十五年(公元前812年),晋国灭了黎侯国,随即又复其国。周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3年),潞子国攻灭了黎侯国。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大将军荀林父灭了潞子国,又把逃在卫国的黎侯后裔请回来,重建了黎侯国,不久又为晋国所吞并。

相传,《式微》就是黎侯臣子劝说黎侯归国时吟唱的诗歌。《毛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笺》:“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于卫,卫处之以二邑,因安之。可以归而不归,故其臣劝之。”

既然是黎国臣子劝说逃亡在外的黎侯归国,那么“式微”会是什么意思呢?

微,可以解释为日月不明,借以批评国君应当在位而不在位,理应当国履职而未当国履职。

《左传》也认为《式微》与劝说逃亡在外的国君归国有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还,及方城……公欲无入,荣成伯赋《式微》,乃归。”讲的是,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鲁襄公因为宋国大兵压境,便逃亡出国,不敢回国。鲁国大夫荣成伯(荣驾鹅)亲自到楚国将鲁襄公找回。鲁襄公不肯入鲁国国境,于是荣成伯“赋”《式微》劝其归国。赋,吟咏也。荣成伯选择吟咏《式微》劝说,说明《式微》的基本意思是劝说国君归国。

综上,“式微”的本义是借日月不明,批评国君逃亡不在其位。后人因为朱熹的解释“式,发语辞。微,犹衰也”,均以式微指代事物由兴盛而衰落。例如,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武王以前的周室没有什么高度的文化, 平王以后的周室则是式微得不堪了。”

关于《诗经·邶风·式微》的主旨,还有其他一些说法,亦可见世人对“式微”的理解并不一致。

比如,思归隐居说。从唐人诗中可知后世有人持这种解释。例如,王维《渭川田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崔璞《蒙恩除替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贯休《别杜将军》:“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若持思归隐居说,“式微”作为隐居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世风日下”。

再如,征夫埋怨说。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若持征夫埋怨说,“式微”作为要求回家的呼声,可以解释为“天黑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