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戏剧名著,它有着华丽优美的词曲,有着诗词意境,更有着一个浪漫美满的故事结局。然而《西厢记》脱胎于唐传奇的《莺莺传》,这两个故事相隔百年之久,一样的人物,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在这百年的岁月,被薄情郎抛弃的崔莺莺,最终成了坐着八抬大轿,穿着凤冠霞帔,成为了状元夫人的崔莺莺。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崔莺莺”这一女子形象,在这百年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身份上的转变——豆蔻少女到知性女子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总喜欢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更替,岁月更迭,女性形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崔莺莺”作为《莺莺传》吴《西厢记》这两部作品的女主,首先发生变化的就是她的身份。《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只是一个“财产甚厚,多奴仆”年仅17岁的没落贵族之女;而《西厢记》中的她,是一位聪明美貌、知书达理的相国小姐,这个时候她的年龄也成了“年一十九岁”。
王实甫之所以将崔莺莺的身份描写的更加详细,年龄也做了更改,其实是为了让莺莺这一形象更加趋于成熟化。元稹笔下的莺莺,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她在张生的引诱下私定终身,只突出了“情”这个字,并不具备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个性与才华,她的这段爱情故事,其实更像一个误入歧途的坦诚少女。可是,当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形象是一个受过教育,才华横溢的千金小姐之时,挡在她与张生之间的艰难险阻就更多。有二人的身份差距,有封建家长的阻挡,更有自我个性的追求,这些都是《莺莺传》中的莺莺不具备的特征。
性格上的转变——吃人的封建礼教在《莺莺传》中登场的崔莺莺,在她的身上无可避免的看到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张生对崔氏一家出手相救,为了感谢张生的救命恩情崔家老夫人在家中设宴款待,只是宴席上闺阁女子不能出场,老夫人让下人唤小姐出来敬酒,她却以身体有疾而推脱不见,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遵守封建礼教的女子,纵然宴席上是她的救命恩人,也难以打破女子不许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封建礼数。
再观《西厢记》中的莺莺,她是真的患了疾病而推脱宴会,可是当她听说这次大白宴席是为了感谢张生之时,她便回复下人:“扶病也索走一遭。”她们二人一个重视封建礼数,一个重情重义,这就导致了两位“莺莺”的爱情故事与结局全然不同。元稹笔下的莺莺,并不缺乏追求爱情的勇气,可是严重封建思想一直阻碍了她追求爱情的步伐。
当她勇敢的向张生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莺莺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破坏了礼法,她与张生私会是非礼之举;当张生抛弃她的时候,莺莺也毫无怨言。虽然这一点也是莺莺自尊自爱的体现,但是这又从侧面表示莺莺一直受困于封建思想,她想要追求爱情,可是又难以做出违背封建思想、大逆不道的举动来。一边是爱情,一边是礼法,张生的薄情寡义,莺莺内心的软弱,最终让她成为了这一段爱情里面的牺牲品。